分享到: | 更多 |
■马福良在錾刻
人物名片
马福良,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工艺师。先后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省十大金牌工人、省突出贡献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今年“五一”前夕,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精彩故事
“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是对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形象描述。5月8日,在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头发斑白的马福良指着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展品说:“简而言之,这门手艺就是将金、银、铜掐成丝,运用各种技法制成各种饰品。工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做丝、錾刻、石镶等十几道工序。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只能纯手工操作。”
1975年,17岁的马福良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手艺。“这门手艺需要天赋,当时从事的人数屈指可数。绝不能让这门流传了2000年的手艺在我们手上失传,这是我入行之初坚定的信念。”马福良说。
1999年,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与马福良不期而遇。“当时北京一家首饰公司有笔400万元的出口订单无法按时完成,这批订单需要将俄罗斯宫廷工艺卡克图等与传统花丝镶嵌结合起来做,找了4家单位都被拒绝,最终找到了我。”
当时北京这家首饰公司开出的条件是:提供部分原料,派师傅指导生产研发,但工资自己负担。马福良一咬牙答应了。“我们跑遍了全国各地搜寻原材料,自己摸索着干。和公司下厂员俩人挤在一个屋里,夏天睡地板,冬天睡沙发。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把全部存款32万元投进去还不够,又把轿车卖了填窟窿。这笔生意赔大了。”
但是马福良觉得,这钱花得值。“我们终于将俄罗斯宫廷工艺卡克图等与传统花丝镶嵌完美结合起来。”之后,马福良设计的《沉香·莲花薰》体现了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完美结合,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很高。
创作莲花薰时,马福良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将这两种工艺融合。为确定几种釉料的熔点,马福良亲自守在火炉旁,逐一试验。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摸索,马福良终于确定了每种釉料的熔点。
经过1年多的摸索,莲花薰终于制作完成,在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2011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此后经过多次创新、修改,马福良成功地将俄罗斯的宫廷工艺卡克图、蒙藏工艺与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融合,使花丝镶嵌产品形式更加多样。除保留了传统的装饰云纹和花卉,增加了多叶团簇装饰纹路。
目前,马福良所在公司已能生产蒙藏工艺品、花丝烧蓝、卡克图、金银摆件、首饰等八个系列1100余种产品。他先后创作的作品《莲花薰》、《天坛》、《九龙壁》获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金奖;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花丝镶嵌重新焕发荣光。
谈及未来,马福良说,“几十年走来,我深知老祖宗留下的很多‘绝技’之所以‘断绝’,很大程度上是老艺人对自己的‘绝活’都想留一手,秘不传人,久而久之,绝技也就真绝了。在我们这个行当也是如此,花丝工艺至少3年才能出徒,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在车间学习这种看起来枯燥的技艺,今后我决定重点培养一批合格的传承人。如今,这项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加上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被更多人喜爱,我坚信花丝镶嵌工艺一定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记者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