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这个位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尽管手工工人越来越少,但他们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在我国也有这样一位手艺人——钳工胡双钱。
胡双钱,人称“航空手艺人”,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9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中国顶级钳工。曾获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
严把质量关 成为不可替代
“一定要把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这是胡双钱从第一天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厂(现上飞公司),老师傅们天天在耳边敲的警钟。师傅的话,胡双钱一直铭记在心。工作时,胡双钱时常带着本子、笔,蹲在现场做着各种记录,面对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工作,胡双钱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机械图纸绘制、工序编制、公差配合等都是胡双钱不断琢磨的内容。
有一次,胡双钱按流程给一架在修的大型飞机拧螺丝、上保险。晚上回想起来,他突然对“上保险”的动作感到不怎么踏实。凌晨3点,他又骑车赶去单位检查。当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看到保险出现时,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无论零件是简单还是复杂,胡双钱都一视同仁,核对图纸、划线打磨、完成加工、交付产品,每个步骤他都反复检查数遍,直到“零瑕疵”。正是因为这种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胡双钱曾连续十二年被上飞厂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2002年,他荣获上海最高的质量奖项——“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一殊荣。
攻坚克难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2002年、2008年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先后立项研制,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飞机在研制和试飞阶段,经常有特制零件、首制零件的加工任务,胡双钱也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民用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他常常一周有六天都泡在数控机加车间里。在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有时由于零件的直径小,零件定位直口的孔径更小,而孔径深度尺寸又较长,孔径的公差要求高,通常加工完孔径的内圆尺寸后,内径无法进行打表测量,也没有专用量具。胡双钱反复琢磨,找出了一种测量内壁尺寸的方法:用块规加上标准的圆柱销进行辅助测量,通过一次次打表测量,直到符合图纸的加工要求。
胡双钱不仅要按工作计划加工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2014年年初,一日临近下班时生产调度急匆匆地跑到钳工班组,找到了准备打卡下班的胡双钱。原来,C919 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上,一个位于连接接头的小孔需要胡双钱进行加工,而直径仅1.6毫米。孔槽位置精度为0.15毫米,且是非平面加工;钻孔位置离上平面距离有50厘米,需要用戴长套筒的钻头进行加工。如此一来,加工精度很难保证。在困难面前,胡双钱定了定神,开动脑筋,寻找对策。一个个步骤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最后一个环节完成时,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然而,第二天清晨,上早班的同事看到了已经投入工作的胡双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