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巡检到半夜只为守护万家灯火;日夜奋战只为多救治几名患者;马不停蹄只为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各级劳模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虽然不能像医护工作者那样冲到最前线,但我要努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在疫情期间不影响各行各业的正常用电。”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的话铿锵有力。
4月26日,安徽省总工会在合肥召开劳模代表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劳模故事。
疫情发生后,许启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2月12日夜里,许启金和同事们处理一起隐患,下半夜才回到家。许启金说:“有时巡线路程很远,中午不回家,就简单地吃些干粮,虽然很辛苦,但当看到万家灯火,孩子们能在电灯下看书写字,就感到一切努力都值得。”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够,许启金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点帮助居民测温、劝导居民戴口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时顾不上吃饭,一栋楼一栋楼跑,统计居民信息,有时忙到深夜,但看到疫情防控有了成效,心里就有了喜悦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汪天平是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领队。1月27日,由汪天平带领的185人组成的医疗队奔赴武汉。
在抗疫一线,汪天平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日夜奋战。他坚持每天晚上召开例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坚持每天早上为上班队员送行,为队员加油打气。
在武汉期间,汪天平带领的医疗队成功主持实施了一项被公认为高难度操作的危重症救治行动,医疗队发现的托株单抗写入国家诊疗指南,在武汉以及全国推广应用。他们在方舱医院率先发起的“药物治疗+活动锻炼+心理辅导”的新疗法也被认为效果显著。
汪天平带领的医疗队在60多天里转战4家医院,负责434张床位,累计救治患者1600多人,其中危重症309例。
在疫情初期,安徽省劳动模范、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公司调度员李小莉和几名劳模以及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劳模服务队。在小区封闭管理的日子,李小莉和服务队的队员想办法协调来4辆专用货车,联系菜农,将新鲜蔬菜打好包运送到小区。
在劳模的影响带动下,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加入服务队。“目前人数已达50余人,我们分为6个分队,采取集中和分散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活动。”李小莉说。
大年初一,原计划休刊的安徽日报取消休假,编辑记者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刚刚结束团省委挂职工作的安徽日报记者李跃波被紧急抽调到省疫情防控新闻中心工作。
顶风冒雪、赶赴现场,紧急开会、处置舆情,加班熬夜、采写特稿,李跃波把家搬到了新闻中心,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压力面前我必须冲在前。”李跃波说。
2月10日,安徽叉车集团总部正式复工。全国劳动模范、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数控调整工、首席技师董慧将自身技术特长转化为生产效益,围绕新产品试制、质量把控、换产加工、设备调整、工序优化等方面进行全力攻关。
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董慧组织开展了一季度工作室总结会议、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书,创新人才培养渠道,明确事业部高技能培养方向,同时和工作室成员共同探讨工作室成果中的创新思路、巧妙方法及在生产中的拓展应用,带领工作室成员将技术经验充分应用到生产实际过程中,为生产“送服务、送点子、送技术”。
安徽省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文清坚持把科学战“疫”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为了及时掌握疫情期间武汉市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地点、社区周边的高时空分辨率大气环境要素数据,评估疫区的环境空气质量,3月初,刘文清带领课题组成员一行6人乘坐自主研制的正压实验车,奔赴武汉疫区一线,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拼搏,我们把光学技术成功应用于环境监测,形成了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发展了高灵敏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研发了系列先进环境监测设备,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进步。”刘文清对此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