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名单上,无锡锡山建筑实业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王大有赫然在列。此前他曾被省住建厅授予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专家、安全管理专家、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等荣誉。而与他面对面,会发现挺符合“技术达人”的特点,话不多,喜欢摆弄电脑、手机,一聊到技术就特别“来劲”。
名牌大学毕业,主动到施工一线。
1994年,王大有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隧道工程系毕业后,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道路。当年这个专业毕业的,要么进政府机构、要么进设计院,基本都是在办公室里做设计、画图纸的,很少有选择民企的。但务实的他却说,“还是想去工地锻炼一下,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一点。把设计、施工贯通起来,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更有帮助。”
来到无锡锡山建筑实业有限公司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去施工项目一线,做一名普通的施工员。他在一线埋头干了5年。住工地上砖砌的简易房,没空调,蚊虫叮咬,王大有反而觉得很充实:“每天要做很多事,送料、做预算、写方案,接触到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学到很多实战经验。厂房、商业住宅、变电所等各种工程给我摸了个遍。”“名牌大学的好底子,加上肯吃苦的精神,想不出成绩都难”,他的同事这样评价。
深受劳模前辈影响,做好“传帮带”。
也是在一线,王大有接触到了公司里的几位劳模,感受到了他们操作的一丝不苟。“我们公司出了很多劳模和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的、省级的、市级的都有,这在行业里也是比较少的,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员工们都向他们看齐。”他回忆,自己刚到单位时,就是一位全国劳模接待的,而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任启攵寿和陈明,“我在他们的项目上都待过,他们做事特别认真、细致。”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房屋不漏水,关键一步工序叫“振捣”,就是在浇筑混凝土时排除掉其中的气泡,使混凝土密实结合。这道工序需要手工操作,如果不到位,就会出现裂缝。“他们都是直接在现场盯着工人操作,工人工作多久,他们就在现场待多久,从不懈怠。”王大有说自己“做事追求完美”的作风就是从这些前辈身上学来的。他把自己的这份职业精神传给了年轻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青年员工,先后为企业培养出多位青年技术骨干。
擅长学习,不断创新引进新技术。
王大有这次能入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拟表彰人选,“技术高端人才”是大家一致的评价。“任何事都有技巧,要善于发现窍门”,这是王大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就喜欢研究技术,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的同事介绍,王大有喜欢玩电脑,早在十几年前,他就自己动手,给公司设计出一套内部办公系统,大家可以传递、共享文件,只要有一个人的电脑连着打印机,其他人都能打印。他还自己编程重新设计了word的菜单条,使其更加匹配建筑施工方案的写作。
他领衔设计了不少施工方法,已被视为业内的“标准”。在使用挖掘机进入工作井进行污水管铺设时,他琢磨出对掘齿进行改造,不但提高了速度,也改善了精度。他和同事一起研究的“高齿扩孔牵引管施工法”,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在建设无锡科创中心时,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其中。“项目越大越复杂,以前在铺设管线时,常常会管线与建筑结构、管线与管线之间相冲突,只能重新选择其他路径。”而用了BIM技术以后,在电脑上建模,有问题可以预先发现,施工时可以精准下料。
王大有长期从事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和工程新技术研究工作,承担了公司所有承建工程的涉及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技术方案编制论证工作。他先后为50多个工程编写了基坑支护方案、高支模方案等技术方案,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还为业主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他还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工程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倡导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合理制订项目课题,坚持企业内预发布制度,促进QC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提高。以他为首的QC小组成果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省、市各类奖项20余项。同时,他撰写的20多篇论文曾在《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等行业核心期刊上发表。
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他一直坚守自己的技术工作岗位。“我喜欢研究施工技术,并乐在其中。”王大有用无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名优秀的建筑人应有的品质和内涵。(王晶 王冬 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