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受几任老板赏识的行政总监,是职工口中最贴心的“马大姐”,她是连任数届的企业工会主席,她,是日通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的马丽萍。
对马丽萍的评价,企业老板和上级工会出奇的一致:能干,贴心!早在2004年,年仅25岁的马丽萍就已是“猎头网”上的职场精英了,入职日通国际物流公司时,老板无条件配合她,只要她肯来工作。果然,一年之后,这位业务娴熟、办事利索的“小姑娘”不仅晋升为高级经理,还成为职工心中了不得的好主席。
工会眼中的“实干家”
马丽萍在工会中的好口碑可以追溯到最初企业建会时。圈里人都知道,要在日资企业组建工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自贸区保税区内,外资企业诸多,日资企业相对保守,谁都不愿意率先建会,所以日通能成为保税区内首家日资企业工会,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谈起当初建会的过程,马丽萍回忆:“别人看起来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对于我来说却准备了大半年。”看过一些“空转”的工会,马丽萍心里一直在琢磨:“如果我要做,肯定不能做成这样。”
为了将这个“理想型”工会落地,马丽萍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用尽各种方式与老板沟通,拟出工会组建方案。为方便日本老板阅读,100多页的方案全部用日文书写;考虑到日本企业重视法律,她引用了国际劳工法、中国工会法等法律依据;为企业发展着想,她列出了组建工会对企业发展的种种好处;平时老板重数字报表,她又在提案中附上了多个图表加以说明……马丽萍说,为说服日本老板,她还认真地研究了日本的工会,接触了很多外资企业已建的工会,用对比利弊的方式给老板讲解,专门做了目录和提纲。就这样,经过多次和老板的软磨硬泡,这才促成了工会的组建。
职工心中的“贴心人”
“马大姐”的称呼是从前几年工会组建后叫起来的。当时,保税区附近因自贸区概念,房价被炒了起来,租住在附近的职工上班成本陡增,再加上物价提升,社保缴费基数调整,职工实际到手的工资严重缩水,不少人有了离职之心。
马丽萍在平时和职工交谈中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单枪匹马走市场,记录周边房租的价格、蔬菜肉类的价格,与职工现有工资和过去的工资比对,制成曲线图,摆在老板面前……
因为工会出面谈判,当年企业的职工不仅实现了数次涨薪,还就此建立了工资随市场同步增长的机制。很多职工看到有如此贴心的工会主席,都选择留了下来。
要留住职工,光靠涨工资肯定不持久,何况近两年经济形势相对严峻。“马大姐”开始着手于将“贴心”延伸到职工的家庭。“留住职工一家门,自然能收获职工的心。”马丽萍深谙此道,于是,妈咪小屋、亲子工作室陆续建了起来。
毫无疑问,日通又是保税区内第一家有妈咪小屋的日资企业。当初,公司只有一个临时搭建的小棚屋,房间很小,设施也十分简陋。看到女职工们对小屋的青睐,马丽萍决定改造它。“日资企业的老板对于经济账很较真,每一笔钱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花都要说出个道道,而且公司这些年来换过不少领导。”马丽萍将每一笔钱的用途,市场比价详细列表,一次次与老板沟通,终于将临时搭建的小棚屋改造成了区内有名的星级小屋。
劳动报首席记者 李轶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