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让车与自己合为一体
在流动的车厢中,驾驶员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度。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刘刚不断完善驾驶技术,达到“起步慢、加速缓、高速匀”的要求,让乘客感到安全、平稳、舒适。
刘刚所在的652路公交车,每一站站距都比较长,老年乘客也比较多。有时候一站就能上来10多位老年乘客。每次车门关好要起步时,他都会从后视镜中看看车厢内的乘客情况。“大爷,请您坐好,我要开车啦!”他总是做好类似的提示,看乘客坐稳了才开车。
刘刚每天凌晨4点起床,5点多到公司检查车辆,6点准时发车。10年来,从未迟到一次。“刘刚对待车辆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百般呵护,坚持提前接班做好车辆例检工作,从不马虎,不存侥幸心理,在确保车质车况良好的前提下再出车,避免中途坏车。收车后,他对车辆认真检修,不给下一班驾驶员留下隐患。”张英新说,现在刘刚已经做到了全年没有一次交通违法,没有一次有责事故,没有一次有责投诉,增收、节油、降耗、满勤等生产数据样样领先,并以热忱礼貌的服务,赢得了乘客的夸赞。
多年来,刘刚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上下班或外出途中乘坐其他线路公交车时,都会站在驾驶员身后,观察行车操作,体会每个操作给乘客带来的感受。
“公交车是有灵性、有感情的,你要全身心地了解它、对待它,把它当做自己的朋友、伴侣,让它与自己合为一体,它就会像你一样能够把握轻重缓急,能够善解人意。”刘刚说。
采访手记
12月5日下午,记者随车感受了一次刘刚的服务。发现,刘刚驾驶的23316号公交车驶入站台的速度比起别的公交车格外慢,甚至显得有些“龟速”。待车停稳后,一位行动稍迟的老大爷登上车门台阶,扶好把手,上车找到座位坐稳后,向一直注视他的刘刚点头示意。记者感到他们似乎认识,后来得知老人是625路的老乘客。待等车的乘客都上车后,刘刚抬头看了看后视镜,然后抬起刹车,缓慢起步。从停车到启车,整个过程耗时1分零15秒,比一般公交车时间长大约20多秒。
车辆开行中,刘刚特别细心留意车辆是否有异常,有点什么响动他就会很警觉地仔细听听、看看。遇到路口,他在距离红绿灯100米左右时就开始有预备动作了,预测好能否顺利通过,如果通不过他会提前减速滑行。
这样跑下来,刘刚行驶一个单程耗时就要相对多出10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刘刚吃饭、休息时间要缩短。
但是,在他眼里“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这样保证了乘客的安全,更让老年乘客感到平稳、舒适。”
(中工网通讯员 白莹 中工网记者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