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变与不变:这份工作由感情浇铸
“映目的依旧是热情和关心,触耳的是一声声亲切和欢迎……”回来当天的村官日记中,张广秀这样写道。
时隔半年多,张广秀仍清晰记得重返垆上村当天的情景:不少村民特地赶来办公室,拉着自己的手嘘寒问暖,正值村里樱桃销售最忙的时候,她主动加入到村民包装、分拣樱桃的工作中,边干边和大家一起唠家常。
“孩子一点儿都没变,还是常穿着一身朴素的运动服,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办事,还跟以前那么朴实。”和广秀一间办公室的村会计于学超说。
在王子龙看来,“如果有那么一点变化的话,就是对工作更加投入,精神状态更好了”。王子龙记得张广秀回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自己“这次回来干什么”。
细心的于学超发现,张广秀变得更成熟了:最近村里在进行旧村改造工作,涉及不少村民的房产需要过户,广秀对前来办理手续的村民从法律、人情的角度一一进行解释,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同为福新街道的大学生村官于克武,和广秀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平时一起工作,他见证了张广秀从生病到康复的全过程。
于克武清楚地记得,2013年底,两人一起在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去辖区的企业填表、录信息。到后期进行电脑系统录入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打字时手被冻得冰凉,好多次于克武和其他同事劝张广秀歇一会儿,她总是笑着说:“没事,还有几个就录好了……”
“她时刻有种紧迫感,对自己严格要求,希望自己尽快适应,尽快正常工作。”于克武说。
眼下,让张广秀备感荣幸的事是广秀书屋的建成。生病前的村官日记中,张广秀曾表达过这样的心愿:“老乡们平时的文化生活太匮乏了,要搞个农家书屋,让大家农闲时间去那里看看书,充充电。”
重返岗位后,张广秀惊喜地发现,之前期待的农家书屋真的建起来了。这间书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占用了村两委的一间闲置办公室,其中的书籍均由当地媒体发动社会力量捐赠,目前已有图书一万册左右,门类较全,下一步将制度上墙,向村民们有序开放。
垆上村许多村民最近的一件大事是帮着28岁的张广秀张罗对象,说起这个,张广秀面带羞涩:“伯伯婶婶们的心意我懂,他们希望我能在福山安家,留在这里。”
4年前,初到垆上村时,张广秀在日记中形容心情是“雀跃的”,如今重返这里,“不仅雀跃,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说到底,这不单纯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