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二)
建碑要有人、有钱、有地,而毕于庆什么也没有。
几年前,毕于庆和村里另外两位热心人亓善水、毕于军一起成立了筹备小组,制定规划,筹集资金。
经过一番争取,村里认可了这个筹备小组。之后,毕于庆向全国各地跟圣井村有关联的人发出捐款倡议书。一个月后,他收到了第一笔捐款1000元,这钱来自圣井村92岁的南下干部亓辛。
现在,他们收到的捐款已达11.5万元。这笔捐款的使用会不会引人猜疑?毕于庆笑了笑:“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存折在我手上,可是户主姓名是其他人,密码也由筹备小组其他人掌握。要去银行提钱,只能所有人都到场才行。”
整个小村庄,被毕于庆老人的热情带动了起来,村里也终于准备了一块足够大的土地给烈士们建碑。
可是即便如此,全部工程要建下来,费用仍有缺口。毕于庆将写得密密麻麻的预算摊开给我们看。
“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碑高7.18米,材料用莱州灰大理石,石材抗风化,质地好,能长久保存。我希望这座碑可以教育村里世世代代的年轻人不要忘了那些老村民们为了什么而奋斗和牺牲。”毕于庆说。
(三)
郭凤臣的儿子在毕于庆的动员和鼓励下来到北京,辗转找到了当年参加过莱芜战役的部队老首长,请他为纪念碑题词。老首长听了毕于庆要为村里的英雄立碑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挥笔题下“圣井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
不久,莱芜市委主要领导也了解到了圣井村村民为本村烈士树碑的事迹,随即指示莱城区委了解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莱城区随后组织召开了协调会,民政部门也给予立项支持。
在各方的努力下,很快,刻有46名烈士名单及老首长题词的圣井村革命英雄纪念碑便开始在泰安刻制。
纪念碑尚未刻制成功,毕于庆便等不及了。他赶到泰安,用相机将斜躺着的碑体拍了又拍。当晚,毕于庆失眠了,他说自己仿佛看到了当年大规模动员参军时,村里参军的40多名战士穿着老式军装,戴着鲜艳的红花集体回望山村时的场景。第二天,他便急忙赶回村里,将自己拍的照片挨家挨户与村民们分享。
“多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老人说。
记者走后不久,毕于庆打来电话,高兴地说:“政府重新又给批了一块地,位置比原先那块荒地好多了!”
(马龙 卞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