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韶华的记忆里,爸爸不但“不顾家”,更不爱惜身体。2010年,因为肾衰竭,王胜做了肾移植手术。手术后医生告诉家人,必须要隔离3个月、休养1年后才能工作。可王胜在做完手术第4天,就开始下床活动了。医生问他是不是躺得太久了不舒服,王胜说:“我十天后要参加省‘两会’,先锻炼锻炼身体。”十天后,王胜戴着口罩参加了省“两会”。
医生要求王胜必须每隔一至两周到北京抽血化验,可王胜怕影响工作,就是不去。没办法,只好让他先到县医院抽血,再由女儿当天乘火车把血样送到北京化验,然后带着药回家。医生曾经多次要求王胜去北京做一次全面检查,可他一拖再拖,一直到开完今年的全县经济工作会,在胸闷得整夜无法入睡时才去了北京。医生一检查,他的心血管已经堵塞了很大一部分,57岁人的心脏就像70多岁人的。
在村民眼中:他心里装着老老少少
说起王胜,西石河村村民王常林有一肚子的话,最打动人的是王胜家门口那“两块匾”的故事。
18岁的王胜是在不少人怀疑的目光中上任的。然而,接下来的10年里,他领着乡亲们,硬是凭着双手修建了1座水库、挖了10眼大口井,使全村1300多亩“望天收”基本变成了水浇地,老百姓彻底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穷日子。
看王胜这么卖命地干,乡亲们坐不住了,大家自编了一副对联——“大战北河不怕苦,挖个坑塘整二亩”,贴到了大队部,还你五毛、我一块地凑钱,给王胜刻了一块“心存公德”的匾,敲锣打鼓送到了他家里。
村小学年久失修,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曾是西石河村不少家长的心病。有时孩子在屋里上课,家长就在雨里等着,生怕有什么闪失。王胜决心为孩子们盖一所亮亮堂堂、结结实实的新学校。
没有钱,他就发动群众集资,并带头把家里卖小猪的钱捐出来;没有砖,他就动员群众自己烧,并带头钻进砖窑;没有运输工具,他就发动群众用牲口车往回运。就这样,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大车小辆齐出动,经过近一年奋战,终于盖起一座“十年数一流、二十年随大流、三十年不落后”的三层教学楼。
2000年以后,村集体有了积累,王胜主张年年给全村群众发福利。每到过年的时候,除了大米、糖块外,不管大人小孩,人人都有红包,一般人每人160元,60岁以上的老人200元;中秋节,全村每人一斤月饼,孤寡老人2斤。百果庄园里的苹果、杏、梨,村里每年都给群众发一次,就连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也不用群众自己掏腰包。
乡亲们感激他,又自发刻了一块“廉洁勤政 庶民公仆”的匾,热热闹闹送到了王胜家。
这就是王胜,心里时刻装着西石河村的老老少少。
□本报记者 张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