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作人员在检查载人潜水器船体。
2012年6月2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海试中下潜深度达到7062.68米,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控制与声学系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核心部分,这些技术正是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蛟龙”号控制系统团队与中科院声学所的“蛟龙”号声学系统团队共同完成的。
从2002年立项开始到创造深潜新纪录,“蛟龙”号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走过了10余年自主创新路。全体团队成员传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优良传统,工作中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控制系统和声学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攻坚克难;在历次海试中,圆满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
沈阳自动化所刘开周作为试航员参加了从水池、50米、3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至7000米的数十次下潜试验任务。2010年7月12日,新婚不久的他主动请缨参与海试,他与另两名试航员一起成功下潜到南中国海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海底。海试成功后媒体开始大范围报道,妻子才知道,倍感后怕。而刘开周却总是说:“我们的系统很安全,我充满信心。”
声学所的杨波也是一位试航员,是试验队里晕船反应最强烈的人员之一。但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心,他从未退缩,累计下潜30多次,圆满完成历次下潜任务。
研究集体走过了10余年自主创新路。研究团队有几十人,包括老中青三代。10年前正值壮年的团队骨干现已头发斑白,毛头小伙子现已为人父,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据该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晓辉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国际领先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所攻克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和“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技术占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中的两项。
海试结束后,徐冠华院士等15名专家在项目验收会上一致认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国际上三人重载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使用深度,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及声学所研发的控制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2011年、2012年,“蛟龙”号海试连续三年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9月,团队中的3名成员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2014年4月,研究集体所在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研究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刘洪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