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汤爱民(前)在400米障碍比武项目中飞跃高板跳台。通讯员 刘健虎 摄 ■ 本报记者 彭青林 特约记者 郭红彦
当汤爱民2012年首次夺得西沙某水警区第一届“精武哨兵”比武竞赛冠军时,有人说:“谁跑得快谁就能拿第一,没什么好比的。” 当汤爱民2013年再次登上“精武哨兵”比武竞赛冠军领奖台时,人们说:“汤爱民还真行!” 当汤爱民去年11月第三次摘得“精武哨兵”比武竞赛桂冠时,一位指导员感慨地说:“你是所有参赛选手的‘噩梦’!”
汤爱民,西沙某水警区通信连外线班战士,用3连冠证明了自己是西沙的“武状元”。
2012年7月从三亚海军某基地教导队分配到西沙某水警区通信连,汤爱民一踏上永兴岛便迫不及待地问班长梁静波:“班长,什么时候比武啊?”梁静波上下打量了他一番,1.73米的个头,偏瘦的身材,摇头说:“你不行!”
一句“你不行”,激起了汤爱民心中的一股豪气。
机会终于来了,2012年11月,西沙某水警区举办首届“精武哨兵”比武竞赛,27名参赛战士个个头戴钢盔、脚蹬作战靴,身背挎包、水壶、4枚手榴弹、7个弹夹以及一杆7斤重的枪,负重比平时训练足足多出30斤。7个项目,严酷地考验着战士们的体能、技能。
“比赛一结束,整个人站都站不住,全身湿透,全是汗水。”汤爱民说。这场比武,他用15分钟的成绩站上了冠军领奖台。
第二年,汤爱民身体状况不太好,膝盖积水,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而第二届比武大赛,还增加了理论考试一项。4000多道理论考试参考题库,汤爱民硬是在一周的时间里背了10多遍。考试时,他一共花了5分15秒做完全部答题,比第二名快了1分多钟。
第三年的大比武,再次增加了难度:理论考试全部改为电脑答题;还增加了400米障碍,战士们要在这一项目中接受体能极限的全面考验。但这次汤爱民还是冠军。
汤爱民,这位28岁的小伙子,正是西沙某水警区千百钢铁战士的一个缩影。(本报海口1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