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主要做法】

  一、常串门,摆政策——“我入党的目的是为了多了解一些党的基本政策,多为群众办点好事”

  “以前文老支书每天巡山回来,总是要东家串串、西家走走,摆这样摆那样。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个字就是‘我家海雀’,他把我们都当自家人。”海雀村学堂组的朱学友还清楚地记得,一次,他从地里回来,看见门口有把撮箕,一问,是老支书路过时,看到他家撮箕扫把坏了,故意丢下的。看到他,老支书话又来了,“我是来看一下娃娃上学了没有。你们晓得不?现在到了读书年龄,不送去学校,大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不要活路一多,就又把娃喊在家里帮忙了。顺便问一下,你们觉得种点中药材有趣没得……”“上面一有什么政策,老支书总会第一时间传下来。他几种话都能讲,对彝族说彝语,对苗族说苗语。”曾当过村民组长的王兴才回忆。

  二、办急事,做实活——“要把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穷的不止一家两家,必须紧最困难的先来,救命粮一定要给最饿的人吃。”上世纪八十年代,海雀村贫困状况严重,分配救济粮时,文朝荣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因为心里时刻牵挂着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一家老小同样饥肠辘辘的文朝荣,才会四让救济粮和平价返销粮食。也正因为急公好义,文朝荣才会让儿子拿出3亩地无偿送给因为生两个女儿而被夫家嫌弃、被迫回到海雀娘家的苗族妇女王兴秀耕种,并帮助其建房,使王兴秀重新融入海雀,感受了家的温暖。也正因为文朝荣始终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视作自己的天职,村民王安举家姑娘患伤寒病去世,别人怕传染不敢“挨边”时,他才会站出来招呼村里身体壮实的小伙子们,“跟着我抬,看谁被感染?”这才让停放多日的逝者得以上山入土。

  “他喊人帮我修房子,还给大家说,做完了各人回家吃饭,不要麻烦老人家。”苗族老大娘安美珍回忆当年文朝荣组织村民为她家修房子的事,一个劲地说老支书帮人做事情实在,“巴心巴意”。

  三、找路子,不苦熬——“哪怕失败一百次,也不能死守旧摊子”

  “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会有草,有草才能喂牲口,有牲口才能有肥,有肥才能有粮。”20多年前,面对全村“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苦境,痛定思痛后的文朝荣,向全村群众提出了这个思路,这就是海雀村家喻户晓的“林—草—畜—肥—粮”模式。文朝荣曾经对海雀的群众说:“哪怕失败一百次,也不能死守旧摊子。”实践证明,文朝荣找对了路——只有在光秃秃的山上种上树,海雀才有盼头,才能摆脱过去的苦日子。1985年时,海雀村人均占有粮食仅107公斤,“一年没有半年粮”,当时毕节地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78.9公斤,海雀比全区人均水平少71.9公斤。2013年海雀村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385公斤,而全市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3公斤,海雀超过全市人均水平。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