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心为民,始终把保健康、送温暖作为践行宗旨
行程30多万公里,发放药品价值200多万元,捐赠医疗设备100多台(件)——8年来,白求恩医疗队足迹遍及河北、山西两省50多个县、400多个乡镇。
骨科副主任步建立清楚地记得,2010年10月在河北唐县牛眼沟村义诊时的情景。闻讯赶来的8岁男孩小甄一拄着用树枝做成的拐杖前来看病。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步建立感到格外揪心。小甄一的病情不能再等了!步建立将病情向医院汇报后,与加拿大医学专家合作,共同研究治疗方案,4年来先后7次无偿为甄一实施手术治疗。
像这样的事,医疗队不知做了多少。他们时刻不忘社会责任,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开展爱心救助,连续3年组织“重走白求恩路”活动;先后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53名在乡老八路、老党员、老模范建立了健康档案;走进10余所希望小学,向留守儿童捐赠了学习用品;在朔黄铁路700多公里的沿线建立6个医务室,派出12名医生长年值守。去年5月,白求恩医疗队牵手山西左权县,让16万左权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服务。
太行老区山高路险,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卫生力量薄弱,群众看病就医困难重重。为此,白求恩医疗队建立起巡诊一次、帮带一批基层卫生机构、培养一批医疗人才的“三个一”机制,为老区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晋州市马于镇北辛庄村地处偏僻,村医周自更过去只会打针输液,处理简单的头疼脑热,遇到急难疾病常常不知所措。白求恩医疗队在派医生驻村义诊的同时,安排他到医院学习进修。经过指导帮带,周自更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即使碰到急重症患者,也能在上转前进行有效处理。
像周自更这样的乡村医生,白求恩医疗队先后培训了306名。医疗队发挥技术优势,深入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教学查房900多次,举办医学知识讲座100多次,培训卫生骨干1400多人。
弘扬传统,始终把保本色、当传人作为价值追求
“那年我胃疼,是白求恩大夫治好了我的病。”坐在炕沿上,90多岁的崔桂英回忆,1939年9月,白求恩带领医疗队来到牛眼沟村,在这里建起后方医院,还建起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给战士们疗伤,为乡亲们治病。2013年5月8日,白求恩医疗队33名队员在为牛眼沟村群众义诊后,来到“红色老人”崔桂英的家中,听她讲述白求恩救死扶伤的故事。
太行老区群众基础好、教育资源丰富,白求恩医疗队在义诊巡诊的同时,坚持开展“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让白求恩精神回归老区,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医疗队组织参观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白求恩手术室、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等旧址,利用到老八路、老党员家中巡诊的机会,请他们讲白求恩的故事,使医护人员在走近白求恩、感悟白求恩、耳濡目染白求恩事迹中坚定理念信念。在平山县土岭村义诊时,耳鼻喉科专家周永青得知村民张二巧患神经性耳聋,就将患者接到医院免费安装了人工耳蜗,又跟踪治疗,让张二巧听到了声音。
8年来,医疗队所到之处,军民列队相迎、奔走相告,有的举着“白求恩回来了”牌子,有的捧出一把红枣,有的送来绣花鞋垫。山西武台县黄石村的邸兴开老人说,白求恩医疗队给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药品,而且还有健康的希望。如今,到老区去义诊,在该院已成为一种时尚,每次活动,队员们都踊跃报名。为了参加“重走白求恩路”活动,口腔医生李向飞在接到转业命令的情况下,夫妻同上阵。他说,要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因患高血压长年吃药的神经内科老主任冯连元,克服困难上山下乡为百姓查体,被群众誉为“义诊专业户”。白求恩医疗队还先后执行“和平天使—2009”中加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利比里亚维和等任务,把白求恩精神播撒到了非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