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是一个人在创新
王军有很多头衔:宝钢技能专家、热轧厂专利工程师……但他最喜欢的,还是热轧厂创新协会会长、王军创新工作室导师这两个头衔。
在王军看来,一个人创新固然重要,带动更多人走上创新道路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8年10月28日,热轧厂成立了以王军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被隔成内外两间,外面一间放着3个小桌,用于开会、讨论、座谈,里面一间则是办公室。坐落在工厂角落、面积不大的创新室,却有着巨大的能量。
2014年新增科研效益6603万元、专利申请数71.9件、专利效益1948万元、发明专利受理数35.35件、发明专利效益967万元、技术秘密认定数190.5项、技术秘密效益3775万元、合理化建议效益8232万元……这个以现场一线工人为主,包括10名一线工人和5名现场技术人员的创新团队,创造了一连串的“奇迹”。
王军说:“我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走上学习创新和岗位成才道路。”多年来,他不仅用自己突出的成绩给一线员工树立了一个岗位成才的好典范,还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将自己创新的心得体会、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每个徒弟。
对一些动手能力强、又肯动脑的技术型工人而言,对现场设备进行小改小革并不难,难的是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做的以创新成果的方式,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热轧厂精轧首席操作幸利军说:“我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困惑。后来王军知道后,主动伸出了援手。在他手把手指导下,我的点子才没有被浪费掉。”
在王军的工作室,想要留下来其实并不容易。工作室实行的是“预备会员制”,即每人每年至少要有1项专利和1项技术秘密,“达不到要求就会被淘汰”。
王军的“盯人”战术在热轧厂是出了名的“狠”,谁手里有什么成果,总结到什么程度了,什么时候该跟专利代理人谈了,王军都了如指掌,总是不厌其烦地盯着当事人,催促他快点拿出文稿。虽然显得有些婆婆妈妈,但是非常有效。
王军的徒弟林楠,进入工作室不到两年,就总结了五个专利。“王军总是要求我们带着问题来,光听是没有用的。他这个人做事严谨,对创新很执着,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也在向他的方向努力!”
走近环保人詹松林 | 2010-02-02 |
为建设美好江苏贡献力量 | 2010-02-02 |
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举行 | 2010-02-02 |
城投总公司工会主席杨申鲁:引领职工发挥主... | 2010-02-02 |
2012新疆塔城地区工会办事处主任王青新... | 2010-02-02 |
十八大五位工人代表寄语全国企业班组职工 | 2010-02-02 |
“风雨无阻”旗帜高扬 “铁肩担当”铸就辉煌 | 2010-02-02 |
用劳动践行梦想 用劳动创造美丽 | 2010-02-02 |
冷潜:动车引领 中原逐梦 | 2010-02-02 |
“做好集团工会工作,必须创新!” | 201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