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辛勤的付出终于结出了果实。上世纪50年代末,黄志强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了11篇论文。在1973年巴塞罗那第23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黄志强首先全面系统论述了肝胆管结石病,并首先提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以及高位肝胆管狭窄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这两个著名论断。
临床上,黄志强从肝门胆管癌入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肝门胆管癌在国内的手术切除率不足10%,黄志强调到解放军总医院后首先开展了难度很大的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当时已经66岁的黄志强经常奋战在手术台上,随后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提高到64%,5年生存率达到15.3%,居国内外先进水平。
有人称赞他是“天才”,但黄志强很清醒,他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山虽高,没有爬不上的;路虽远,没有走不到的……努力和勤奋是最重要的。”
“医学领域里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2000年,78岁的黄志强凭借《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国外又传来好消息,90岁的黄志强院士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这是授予在国际上为外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专家的最高荣誉。
黄志强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号——中国“胆道外科之父”。
上世纪50年代初,在重庆行医的黄志强发现,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疾病都没有资料可以查询。受历史、地域、饮食、环境、人种等影响,我国的疾病谱与西方国家的疾病谱存在诸多差异,当时我们的外科教材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国外。
“医学科学领域里,也应该有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黄志强心中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当时,影像诊断技术远没有今天发达,肝内胆管结石病在诊断上较为困难,临床病例多是晚期或再次手术者。为了弄清病因,黄志强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守在病床旁。这样的付出让黄志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他寻找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夯实了基础。
1957年,他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病。接受手术的战士肝内有结石,过去做过手术,但还是老犯病。黄志强反复研究了病人的病情,他分析:“胆石就在肝内的某一个部分,如果把这部分肝切掉,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呢?”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肝脏内部因为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因此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但黄志强认准了自己的判断。手术很成功,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一术式国内外沿用至今。
1962年,黄志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肝胆外科专科,由他提出的关于肝门部胆道外科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诊疗技术与原则,已成为有关肝胆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和规范。
黄志强还多次代表我国出席世界外科学术大会并在大会作重要学术报告,在国际上奠定了我国肝胆外科学的学术地位。也正因为这些卓越建树,他被同行誉为我国“胆道外科之父”。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说:“黄志强院士一生致力于肝胆外科疾病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开创了领先世界的医学成就,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他用一生的德和行托起了医术与医德这两座高峰。”
一个真正的医生,他的时间属于病人 | 2009-04-22 |
心牵祥云护众生 | 2009-04-22 |
李素芝:高原医学高峰的攀援者(图) | 2009-04-22 |
李素芝:用创新科技造福西藏军民 | 2009-04-22 |
葛宝丰:古丝绸路上的“医学大树” | 2009-04-22 |
给患者重生的希望 黎介寿院士:九曲回肠终... | 2009-04-22 |
“最美医生”叶春华 | 2009-04-22 |
陈绍洋:手术台上的生命守护神(图) | 2009-04-22 |
曹铭谦:视患者如亲人(图) | 2009-04-22 |
“中国医师奖”上海获得者夏强:“你拿红包... | 2009-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