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份份议案、建议,饱含着人大代表对百姓冷暖的关切;一次次调研奔走,体现着人大代表对百姓期待的重视……
3月26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将召开,届时,355名市人大代表将参加,其中122名代表为上一届的连任代表。一个履职优秀的人大代表是如何炼成的?他们怎样为百姓代言?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3名人大代表,探寻他们履职背后的故事。
王小东(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
责任感越来越强 想从熟悉领域破解社会难题
3月22日上午9点,在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小东办公室里,几名老师正在和他汇报今年招收舞蹈杂技班的进展。王小东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多年来一直为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去年他在全省首开关于太原莲花落等表演的非遗班,培养专业人才。
2012年,王小东当选为太原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3年,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修订《太原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办法》,2014年《太原市养老机构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太原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该条例草案进行立法调研,王小东参与调研,并开始关注养老事业。于是,他萌生出一个想法:用舞台艺术的方式,唤起全社会对老人的关注。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注老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王小东开始了他的创作。他挖掘了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主任李丽珠的故事并进行改编,当年,这部名为《守护夕阳》的戏曲作品走上了全国舞台,是全国首部关注养老题材的戏曲作品,并屡获全国大奖。
王小东告诉记者,《守护夕阳》的老艺术家们几乎都是本色出演,当年他们再次走上舞台时,最年长的已73岁。“那部剧通过对养老中心生活场景的再现,展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艺术地再现了老年人的苦与乐,老年工作者的艰辛与奉献,围绕情感、家庭、慈善等展开。”王小东说,老龄化是个世界性话题,更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问题。“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应该为传播正能量、弘扬奉献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
48岁的王小东精力充沛,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每说到社会热点话题,他就记录在自己的本上,打算研究研究。当人大代表5年来,王小东在文化发展、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多项建议,有《地方盲道铺设和管理的建议》《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建议》《关于孝亲敬老的建议》《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建议》等,不少建议已经得到了有效推动。
认识王小东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7点前就会来到办公室工作。“每天要思考、要学习、要做的事情很多,当选人大代表后的这5年,自己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强烈。”在王小东看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去助力、去破解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他在非遗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了太原莲花落、快板等内容,“希望可以把山西本土的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些天,王小东正在写自己的一份建议,打算带上即将召开的太原市人代会。“近几年太原儿童文化市场已成刚需,但目前太原市乃至全省都没有一家专门的儿童艺术剧院。”王小东说,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成立太原市的儿童实验艺术剧院,以填补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