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代骄子

刘大卫:山乡巨变的“领头雁”

2020-08-22 09:44:43 来源:经济日报

  清澈的丑溪流水潺潺,美丽的紫薇花开正艳,宽敞的生态公路蜿蜒向前,漂亮的民居鳞次栉比,九凤谷景区人流如织……这是今日弭水桥村的真实写照,美丽富饶,人心和谐。谁能想到,6年前的弭水桥可是远近闻名的无人问事、无人管事、无人做事的“三类村”,村内无产业,群众致富无门路,路不通、水不净、电不稳,村集体负债13.7万元,村里会开不拢,事办不成。后进变先进,贫穷变富裕,短短6年,弭水桥村实现涅槃重生,奥秘何在?“没有村支书刘大卫,就没有弭水桥的今天!”村民们众口一词。

刘大卫(右二)为来访者介绍弭水桥村乡村振兴情况。 林韬 摄

  一记重拳“捶”出改变

  6年前,经组织推荐,群众全票通过,刘大卫放下年收入百万元的生意,走进了弭水桥村委会大门。 几张破旧办公桌,十几把椅子,一台旧电脑,这是当时弭水桥村委会的全部家当。让刘大卫不解的是办公桌上那一排深深的拳头印。 “群众有多大的怨气才能捶出这么深的印!”村干部为他还原当时的场景。 2003年,4组的一片27亩集体茶园连同200多平方米茶厂以每年1万元的租金发包给私人。村委会当时承诺,5年后将用所得租金为村里修路、架桥。可直到2011年,路没修,桥没架,基础设施没变化。 愤怒之余,4组村民张严清的拳头重重地落在村委会的办公桌上:“你们干部是怎么当的!你们承诺的路和桥呢?” 村民刘波年轻气盛,三下五除二将村委会牌子摘下来:“村干部不作为,挂牌子有什么用!” “群众有怨气,归根到底还是对村干部失去了信任。”刘大卫暗暗发誓:“要把失去的民心找回来。” 如何让群众满意?他先从“班子”抓起。一上任,刘大卫定下5条规矩:坚持每户必访,群众有事半小时到现场,执行政策一碗水端平,第一时间抓落实,公家的钱不乱花。 随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大走访,全村803户,家家到,户户落,明确“不吃群众一顿饭”,工作餐“AA制”。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村干部拿着本子一条条记下来。 规矩定下来,实事才能干起来。村里4组到8组的路破烂不堪,影响村民出行。接到电话第二天,刘大卫就找车运来两车碎石,亲自带头铺路基,道路很快得到硬化;三组聂家榜没有桥,村民过河必须绕行。于是,刘大卫带头捐款,最终筹集4万多元将桥架好,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连心桥”……如今,弭水桥村大变样,51公里硬化公路通组到户,解决658户吃水难题,新增5台便压器,新修21座桥梁…… “刘大卫是干实事的书记,这届村‘两委’班子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由不信任到啧啧称赞,群众的评价开始转变。

  一片风景“闯”出效益

  刘大卫是村民公认的“能人”,何谓“能”?带领大伙致富才叫能。 弭水桥风景秀丽,美丽的丑溪穿村而过,远处山川连绵,近处瓜果飘香,小桥流水,阡陌交通,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跃然而出。 “守着金山银山不能让老百姓过穷日子。”有着走南闯北经历的刘大卫,深知无产业难富民的道理。 改变,源于一次偶然。2014年,刘大卫与宜都三川绿化的老总裴道兵相识,诚意邀请下,裴道兵决定来弭水桥村发展紫薇苗木种植。 “要种就种800亩,规模化种植才有效益!”初次“谈判”,刘大卫开门见山,裴道兵赞同。 户长会上,有人反对:“紫薇树不能吃不能喝,到时没人要怎么办?” 见群众有顾虑,刘大卫胸脯一拍:“如果公司不兑现,我自己掏腰包!”当年,13.7万株紫薇套种在茶园,村民年增收7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7万元。 种苗木在刘大卫看来是“小打小闹”,要真正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必须要有“大手笔”。 刘大卫把目光瞄向村后面那片“神秘”的大山。小时候他常听母亲说,大山里有个响水岩,一年四季流水不绝,很是神奇。“何不围绕当地山水做文章,念好‘山水经’。”他有了想法。 说干就干!刘大卫邀上裴道兵,带上砍刀,溯溪而上,披荆斩棘,经人指路,始见响水岩真容。只见高瀑下坠,水花溅起,聚则如玉带悬山,散则如摧金碎玉,风景绝美。 于是,刘大卫广发“英雄帖”,不到一周,驴友蜂拥而至,丑溪的美景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整整7个月,他带领党员干部到山上跑了近200次。丑溪的人气越来越旺,裴道兵决定投资5000万元进行开发。 建设景区,路是关键。刘大卫夜不能寐,经过多方征求村民意见,他选择修建一条弯道多、经过的农户多的路线。 “弯道多,能够更好地展现沿途风景;涉及农户多,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吃‘旅游饭’。”道路选址,他煞费苦心。 “刘书记,修路占地,我们不要补偿。”没想到,100多户村民无偿让地72亩,不到一周签下征地协议。 一年时间不到,宽8.5米的沥青公路高标准建成,既是出行路,更是致富路。 如今的九凤谷,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700多名村民从产业发展中获益。

  一条红线“串”起民心

  “这几天,生意又好起来了,今天就有10来桌客人!”今年端午节期间,弭水桥村谢嫂柴火饭庄老板娘谢家香忙着招呼客人。 谢家香以前只在村里务农,景区建好后,有些生意头脑的她开起了“农家乐”,可口的农家饭吸引来四面八方的客人,生意十分火爆。“现在一年有十几万元收入,比外出打工强!” 而在弭水桥,像谢家香这样由“农”转“商”的村民不在少数,景区沿线仅农家乐就有30多家,一到旅游旺季,家家户户门前停满车辆。 “在刘书记的带领下,生活富裕了,环境变美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谢家香说,为提升沿线农家乐服务水平,村里定期组织她们进行礼仪培训,统一发围裙、配服务标识。 以前卖不出去的土蜂蜜走俏了,田里的白菜、萝卜,树上的桃子、李子都变成游客争抢的“香饽饽”。“挨着景区,挖点野菜都能变钱。”村民刘光术说。 “村里富起来,更要人心美起来。”刘大卫说,现在村里扯皮拉筋的事少了,闲着没事干的人少了,村民只要想做事,都可以找到挣钱的门路,景区也安排了一部分村民就业,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体现在行动上。当年怒砸村委会办公桌的张严清成了民情联络员,参与摘掉村委会牌子的刘波当上6组组长…… 弭水桥的发展也带动了临近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拖溪村和望佛桥村。3个毗邻村与九凤谷党支部一起组建了“两溪两桥旅游区党委”,三峡九凤谷、胡敌纪念馆、清代望佛廊桥、农耕文化馆、采摘园等旅游资源,通过一条15公里的旅游环线串联,曾经的“边”“穷”落后村实现“抱团振兴”。 “我们每年通过举办采摘节、广场舞大赛、厨艺大赛等活动,一方面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增强村民幸福感与凝聚力。”刘大卫表示,坚持党建引领,就一定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的弭水桥党总支被称为“磁铁支部”,刘大卫是宜都市的“五强书记”,他创建的工作法被称为“刘大卫工作法”,在全市推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洁)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