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黄茶楼这个坡太陡了,得修一条石阶小道……”53岁的方文皮肤晒得黝黑,挎着布包,走路带风,与天台县南屏乡上杨村村支书汤永智一碰面,不曾寒暄,便“噼里啪啦”地说上了。乍一看,好像同印象中的大学教授相差甚远。方文笑着自嘲:“我是最土味儿的教授。”
作为浙江科技学院派驻在南屏乡的第六任、第七任农村指导员兼上杨村第一书记,这是方文留在南屏的第4年。2019年,方文被评为浙江省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
“她啊,心里光顾着村里那点事儿”
八月下旬,阳光依旧强烈,村道上零星有人匆匆走过,见了方文都是笑着一叠声“方老师”。四年朝夕相处,方文早就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2016年底,刚踏足南屏乡,方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走村串户,走遍了当时的19个村子。
南屏乡四面环山,距离城区22.5公里,人均耕地只有0.3亩,当时除了前杨村依靠南黄古道发展旅游,其余18个村都是空壳村。总人口1.4万,常住人口只有三分之一,路上犬吠多于人语,留下的老人大多要靠民政兜底。在方文看来,痛点和亮点都很明显,区位和劳动力不足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但自然风光绝佳,发展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比如,南黄古道是全国八大赏枫基地之一,一年一度的红枫节是当地助推全域旅游的重头戏。红枫节年年办,如何出彩创新是难题。“若能把学校的优势资源与地方需求相结合,邀请留学生穿行古道、举办篝火晚会、表演特色节目,将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思路一开闸,点子泉涌而出,方文立即着手对接准备。2017年12月,南屏乡第七届红枫节开幕式上,来自浙江科技学院的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名留学生和艺术学院的14名专业模特惊艳亮相,沸腾了整个小山村,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一片红叶带动了一方旅游。2019年,枫叶最红时,来登古道赏秋色的游人最多一天达到2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70万元。游人来,腰包鼓,日子甜,如今,全乡的农家乐已发展到了22家,去年光是红枫节前后一个多月,每户农家乐收入少则5万元,多达70多万元。生姜、猪肉、番薯粉面、麻糍团等农民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也成了“香饽饽”。“我们的番薯粉面纯手工制作,价格2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下张自然村村支书杨仁权笑眯眯地说。
结合学校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立项,引入学生到南屏乡做公益墙绘、农产品包装设计、美丽庭院规划设计;进村结对帮扶,因地制宜地推进一项项惠农工程……方文忙得不可开交。在德国读研的女儿吐槽,“我都要毕业了,想让爸妈过来看我一次,三年来从没实现。她啊,心里光顾着村里那点事儿。”
2019年初,南屏公路通车,南屏乡到县城的距离缩短为7.5公里,一跃成为离城最近的乡镇。路一通,产业通。南屏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梯田绿道、学堂里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高端民宿相继建成,全域旅游不断推进,小康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南屏乡行政村合并后的14个村已有13个村成功消薄。
“她就是死磕到底的性子,特别认真负责”
黄茶是上杨村的“金叶子”,今年300多亩黄茶销售额达130多万元,村口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茶叶仓储厂格外惹眼。“没有方老师,厂子哪里建得成。”汤永智说。
2018年,方文两年任期将满,时任南屏乡党委书记谷峰带着村民们的请愿来到浙江科技学院,请求让她再留两年。方文爽快答应:“村民需要我,我就留下来。”
2019年4月,方文进驻到上杨村,发现茶叶仓储厂建了一半,停在那儿,原来这块土地属于永久性农田,不允许建砖瓦结构。“2018年立项的项目,若是2019年年底没法完工,工程就过期作废了,前期投入的钱也打了水漂,这事儿可拖不得。”方文急得火烧眉毛,得改,改成仓储式,建可拆卸玻璃钢结构。可这样一来,设计、预算、招投标、施工全部都要推翻重来。
“这些事儿,推给村干部显然行不通。”时间紧迫,方文跟当时的驻村干部张欣欣并肩作战,每个环节都紧盯着,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微信联系、打电话、跑部门,忙得脚不沾地。花了1个半月时间,将程序全部理顺,当年7月,项目重新开工,方文这才舒了口气。
“仓储厂已经和一家公司签了租赁协议,明年起每年能为村里带来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也作为茶叶集中交易市场使用。”汤永智喜滋滋地说,“项目落实到位,村民信任我们,村两委的干劲也更足了。”
村内黄茶楼修葺如旧,曾经坍塌的民国洋房重新屹立,400多平方米的茶文化广场宽敞雅致,两个直径1.5米的标志性茶壶左右相对。“逢年过节,在外的村民们回来都说村庄大变样了,美得认不出来。”村网络理事长朱幼兰指着大茶壶说,“项目资金紧,为了省钱,这还是方老师自己找淘宝店定制的。”
翻开方文的驻村札记,条理清晰地记录着村庄发展的脉络,除了密密麻麻的会议记录、平安工作要点,还夹着平安隐患、安全生产“百日双清零”工作清单和项目所需材料、党员名册等,边边角角写满了备注。
“看着村庄一点点变好,特有成就感。”她说。如今,下汤村的古廊桥修葺如旧,成了又一景点;日新村、幸福新村拓宽了入村道路,村容村貌大提升;前杨村修缮“四知堂”,深化“清廉村居”建设;东畚村禁毒主题公园落成,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下张自然村建起番薯粉面加工厂,农产品收益翻番……
对方文的表现,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加敏毫不意外:“方文是我们学院唯一一个两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授。她就是这样死磕到底的性子,特别认真负责。”
“有事没事找她聊聊,成了村民的习惯”
盛夏,前杨村村民杨爱妃家的生姜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见着方文,杨爱妃便拉着她说起家常,话里话外透着亲热劲儿。
二哥瘫痪在床,大嫂身体不好。初到南屏,方文得知杨爱妃家里的情况后,立即与学院工会联系,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她采购生姜作为职工福利发放。
“每年6000多斤生姜,两年总共卖了6.5万元。从联系运货车辆、订购包装箱子、货款结算,方老师一手帮操持,最后直接将货款装在信封里塞到我手中。”杨爱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眶一热。
这样的事能数出一箩筐。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只要来乡里办事,总会抽空到方文的办公室坐坐,“有事没事找方老师聊聊”成了村民的习惯。
“老百姓信任我,才来找我,我肯定得帮。”方文说得理所应当。
村民讲方言,方文讲普通话,却能你来我往无障碍交流。“她的心,跟村民融在一起,沟通自然顺畅。”张欣欣说,每到台风季,方文帮着村两委转移群众;黄茶采摘季,她过来看收成问销量;施肥时,她又叮嘱大家得用有机肥,到处有她的身影。
方文每两周回一次杭州,在南屏公路通车之前,一趟就要花上近7个小时。驻村期间,她每天6时30分起来,白天忙村里的事儿,需要完成的课题任务,只好放在夜间,加班加点到晚上10时是常事。这样的奔波劳碌,她没喊过一声苦和累。
“今年的一大任务,就是将甘塘自然村通往黄桃基地的机耕路修起来。”方文指着西边的山头干劲十足地说,基地海拔1000多米,都是陡坡,农肥挑不上去。等10月份天气凉快了,机耕路便可动工了,路修好后,就能把山上的土地盘活了。(记者 赵静 共享联盟天台站 徐平 陆最)
“90后”“逆流青年”扎根山村,“90后”扶贫干部奋战脱贫攻坚一线……中国青年一代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作用,成为脱贫攻坚中新力量。
山峦苍翠欲滴,山脚下酸枣树已默默扎根。38岁的王全明正在像看护自己孩子一样料理着这里的一枝一杈,他相信按照这长势,明年将是枝头挂果的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