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代骄子

一位大学教师的猕猴桃产业梦

2020-11-27 10:55:41 来源:贵州日报

  20余年来,他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是学生们眼中的好老师;从2004年开始,他走遍贵州每一片生长猕猴桃的土地,帮助多个村庄走上致富之路。没有豪言壮语的气魄,没有可歌可泣的诗篇,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贵州大学农学院教师龙友华秉承默默奉献的敬业之心和献身猕猴桃产业的赤诚之心,10余年春华秋实,把教书育人和产业扶贫作为一种信念,印在了心中,化为了行动。

龙友华(右一)在工作中。

  走下讲台,龙友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上。2004年,龙友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历时3个月,步行上百公里,调查了整个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完成了《修文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编制了《修文县“十二五”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在龙友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帮助下,2019年,修文猕猴桃产业从原来的8000多亩发展到16.7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跃居全国第四位,成为修文三张名片之一,修文猕猴桃产业带动20000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助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龙友华还辗转息烽、大方、六盘水、安顺等地,帮助农民发展猕猴桃产业。

  他潜心于科学研究,主持科研项目30多项,鉴选出有开发价值的猕猴桃品种资源20多份,研发了贵长猕猴桃配方专用肥2种,在猕猴桃授粉、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主持和参与制定猕猴桃地方标准6项,发表研究论文近60篇,多项科研成果已转化应用,每年为农户及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8亿元,为猕猴桃产业发展及科技扶贫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他用科技的力量,帮助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小康梦。如今,贵州猕猴桃产业已发展到50多万亩,产品已冲出了贵州,走向世界,猕猴桃产业已成为贵州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一年中龙友华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从修文县的谷堡乡到息烽县的石硐镇,从水城县的米箩镇到大方县的羊场镇,他培养了一大批猕猴桃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10多年来,他驾车50多万公里,走遍了贵州大多数贫困山区及所有猕猴桃产区,帮助老百姓发展猕猴桃产业。他帮助基层选定猕猴桃创业项目,组建企业、专业合作社10个,100多人实现创业,培养农业技术员150余人,培训果农65期1万余人次。

  说起猕猴桃,龙友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猕猴桃只占全世界水果总量的0.3%至0.5%,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目前我省搞猕猴桃研究的科研力量还有待加强。要将贵州打造成为“猕猴桃大省”还任重道远。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刘新圈:在民族文化中找到根和魂

    当年,从没去过草原的刘新圈凭着“一朵洁白的想象”,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火遍全国的草原歌曲《套马杆》。

  • 赶场“双十一”的欧美歌手

    在去年“双十一”晚会上,被我们亲切称为“霉霉”的美国当红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专程从大洋彼岸飞到国内来献唱的盛况想必很多人依旧记忆犹新。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回村创业 她让家乡荒山花果飘香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 “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