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新圈:在民族文化中找到根和魂
当年,从没去过草原的刘新圈凭着“一朵洁白的想象”,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火遍全国的草原歌曲《套马杆》。
-
赶场“双十一”的欧美歌手
在去年“双十一”晚会上,被我们亲切称为“霉霉”的美国当红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专程从大洋彼岸飞到国内来献唱的盛况想必很多人依旧记忆犹新。
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带着学生来到一片长满野草的旷野。他考弟子: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的答案各异,有人说用手拔,有人说有刀割,还有人说用火烧。苏格拉底和他们约定,用各自的方法除草,明年再来,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最好的那块地方,不但没有杂草,还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学生们发现,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用老师的著作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这则故事不仅启发了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启发了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村民李翠利。
12年前,李石村来了一个民间“艺术团”,美轮美奂的灯光下,舞台上的演员却把古诗改编得粗俗不堪。
“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抱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李翠利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她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小超市里。她用4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书边的墙上,当作书店的名字。
12年过去了,从不被人理解到借书的人越来越多,书苑受众达30多万人次。这里的微光,为李石村的孩子们照亮了更广阔的世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李翠利说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外面来的人都说,李石村的孩子跟别处的不一样,懂礼貌。这小小的微光书苑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不少受益于微光书苑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为李翠利的志愿者。
李石村的孩子们很幸运,在他们于暗夜前行时,途遇为他们燃起光亮的人。常人难以想象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这样做所遭遇的困难和阻力。李翠利曾因四处募集书籍被人看作神经病,家人也曾劝她放弃。但是,“不想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的李翠利坚持了下来,峰回路转,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可是,李石村不过是个一两千人口的村子,是中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普通的一个。李石村有幸拥有李翠利,那张石村、王石村呢?他们会不会也有自己的张翠利、王翠利?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还生活着600多万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面临着12年前和李石村孩子一样的成长环境。以个人之力,凭一缕微光,怎么能改变这么多孩子的成长?点点星火又能照亮几人前程?更何况,个人的努力、点滴的微光,如果长久得不到周围的支持,总有一天可能会放弃、熄灭。
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片渴望阳光雨露、渴望作物生长的处女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孩子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本就和城市有所差距,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分离,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污染,如果没有系统的精耕细作,他们的心灵只会被荒芜的杂草遮蔽。
种下微光,收获希望,需要方方面面的行动。上至国家政策发力,下到平凡人的付出。李翠利就因为得到了热心人士、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而聚光成炬。在李翠利之外,在李石村之外,如何让文化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前程,如何让那些纯洁的心灵长满庄稼而不被杂草占据,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故事始于李翠利,而不止于李翠利。
当年,从没去过草原的刘新圈凭着“一朵洁白的想象”,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火遍全国的草原歌曲《套马杆》。
在去年“双十一”晚会上,被我们亲切称为“霉霉”的美国当红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专程从大洋彼岸飞到国内来献唱的盛况想必很多人依旧记忆犹新。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