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是辽宁省沈阳维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第一个入厂3个月就从操作工提升到技术部门工作的农民工;他也是第一个被公司破格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的第一个农民工。他叫张雨,今年37岁,来自康平县沙金乡敖力营子村。
第一次蜕变:从操作工到技术员
1995年,从园林学校中专毕业的张雨被招聘到公司,当上了一名数控操作工,每天不断重复着上件、下件的动作,而且一站就是11个小时。
和他同时到公司的同学相继离职,而张雨却没有退缩,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起了数控编程知识与维修技术。从阅读设备说明书开始,到“偷偷”地跟在技术人员后面观察调试过程,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设备的构造及使用性能,并在工作中大胆提出工艺调整及设备改进方案,很快得到公司采纳和认可。
由于张雨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3个月后被调入技术部工作,成为设备维修的专职技术员,由此张雨走出了“蜕变”的第一步。
第二次蜕变:“诊治”趴窝机器节省成本80万元
在技术部工作期间,张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术。为了熟悉设备的零部件,查看刀具易损情况,他经常把公司报废机床的零部件拆了装、装了又拆。在拆装的过程中,张雨发现有几台趴窝的机床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经过他的一番“诊治”,4台报废的机床真就被他鼓捣“活”了,为公司节省成本80余万元。由此,张雨迈出了“蜕变”的第二步。
第三次蜕变:被破格提升为打磨车间主管
2000年,张雨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三次蜕变,被破格任命为打磨车间主管。这是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独资企业中,第一个被提拔为车间主管的农民工。
打磨车间是一个纯靠手工操作的地方,车间内金属粉末飞扬,空气中到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为了改善车间作业环境、降低成本、减少手工工作量,张雨利用空闲时间琢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的方法。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摸索与研究,张雨将散热片由手工操作改成拉丝机打磨,由原来的10人日产2万件提高到改制后的4人日产2.5万件,人均日产量提高3倍多;另外,E37手工打顶杆改装成工装打磨后,产量由原来的日产1300件提高到日产6000件。这两项成果为公司创造价值424万元。
2009年初,张雨被调入外观检查车间担任主管工作。上任后,张雨大胆创新,通过引进“精益生产”方式,使人均生产效率由最初的90%提高到108%.一次,一位德国客户代表走进车间,看到他们订购的产品像工艺品似的摆放在检测台上时,竖起大拇指:“very good,very good!”
17年过去了,张雨在沈阳买了房、安了家。2011年,他还获得了沈阳“五一”奖章。
(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