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返乡农民工代大才致富之路:养“溜达鸡” 当“鸡司令”
//www.workercn.cn2015-06-15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更多

养“溜达鸡” 当“鸡司令”

——记黔西县新潭村返乡农民工代大才

 

  零星的蓝色板房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穿过一片松林走进养殖场,只见一片宽敞的树林内,一群群枣红色的土鸡正在欢快地觅食嬉戏,个个“精神抖擞”,那是黔西县水西街道办事处新潭村一组返乡农民工代大才带领村民们散养在山上的土鸡。由于这些鸡常年在树林里乱窜,所以当地村民们都称这些鸡为“溜达鸡”,而代大才被亲切地称为“鸡司令”。

  1997年,代大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跟随老乡外出到江西开始了打工生涯。第一次出门在外,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是靠跟随同乡做装修类的零工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为了能够多挣点钱,他在装修队里什么都干,搬运、打杂……一个偶然的机会,代大才遇到室内装修刮瓷粉的师傅,20几岁的代大才虚心地和刮瓷粉的师傅学起了刮瓷粉和室内装修的一些技术。

  学得一技之长,代大才回到家乡开始搞室内装修,这一做就是10多年。代大才告诉笔者,“说实在话,打工不可能打一辈子,在外无论拼搏多少年,最后都想回到家乡做自己的事业。”。

  2010年,代大才萌发了创业的愿望,通过多方面的走访、考察,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里人更希望吃到农村散养的土鸡,尤其逢年过节,土鸡、土鸡蛋便成了“香饽饽”,市场供不应求。代大才利用房前屋后的20余亩的生态林地和积攒下来的4万多元钱,在家附近山坡上搭起三间简易鸡舍,养起了“溜达鸡”。

  刚开始时,因为不懂鸡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300只土鸡苗差不多死了一半。想不通原由的代大才通过查阅资料,问计专家,终于弄清了鸡苗死去的原因。原来鸡群有的患了大肠杆菌、有的食道感染细菌、有的在冬天由于没有及时测量体温甚至感冒了他都不知道。汲取了教训,代大才认为养鸡还需要技术与经验,于是他订阅了关于养殖鸡的报刊、书籍,并认真研读,弥补自己在知识和技术上的欠缺。

  过了几个月,代大才又购买了400只鸡苗继续饲养。他每天查看鸡群的生长情况、鸡的体温、进食量等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三个月的时间,羽翼丰满的“溜达鸡”成功出槽了,他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心里也尝到了养“溜达鸡”的甜头。

  如今,代大才拥有标准化鸡舍6栋、生态林养土鸡、肉鸡、蛋鸡4000余只,配套建成了育雏室、鸡舍、库房及饲料加工设备等,年均收入达120余万元的产销一体养殖产业。今年45岁的代大才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鸡司令”。

  通过几年的努力,“鸡司令”的“溜达鸡”大量的销往周边餐馆、农家乐等,供不应求。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有信心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百姓致富。为此代大才还给想养鸡的村民发放了养殖手册,免费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针对养殖户的不断增多带来的养殖环境变化、疫情复杂化等问题,他加大了技术指导力度,定期给养殖鸡的农户作技术上的指导。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养鸡“土专家”,他积累的这些经验,对散养鸡相当管用。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位大山深处的鸡司令,正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下一步,我打算大力宣传动员村民充分利用咱农村丰富的林地发展林下养殖业,把周边的散养户集中起来,组建一个山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养殖土鸡,一起发家致富。”代大才信心满满地说。 (钟绍宏 夏永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