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成长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图)
//www.workercn.cn2015-12-27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地大学校,让劳者有其得

  走进天河机场项目工地,参访团成员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不停,机器轰鸣,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如繁星点点,散布其中。

  项目经理刘君安介绍,T3航站楼及楼前高架已初具雏形,115米高的第二塔台已经封顶,连接航站楼和第二跑道的两座指廊,也已进入外立面施工。

  项目工地有23台塔吊,它们有的近在咫尺,但吊臂绝不会“打架”。塔吊司机在工地是个技术活,被誉为“蓝领工人”。如何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为“蓝领工人”,28岁的塔吊司机徐志喜告诉参访团成员:“工地就是所大学校,不仅有工地夜校,还有图书室,电脑室,也可以随时到现场实战演练,只要你肯学、肯吃苦,就能掌握到技能。”

  2006年,徐志喜离开家乡鄂州,去广东佛山打工,由于没有技能,每月只有800元收入。2012年,他来到中建三局月湖琴声工地,从塔吊指挥干起,每月收入2000元。业余时间,他就去工地夜校勤学塔吊理论知识,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如今,徐志喜成为工地上的技术骨干,月收入5000元。

  塔吊司机张定水也和参访团攀谈起来:“‘塔在人在’,高空吊装,遇到雾霾天气,有时看不清信号,我就练就了盲吊本领。即使在400米高空操作塔吊,我也可以根据塔吊转速、风向、风力及发动机的声响判断出吊钩所在位置。”

  项目党支部书记张庆峰介绍,工地有一半是新生代农民工,除了专业技能,他们也很想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为了帮助他们成长,项目部想方设法,开设工地学校、图书阅览室、驾校等,很受工友欢迎。

  在宽敞明亮的工地学校,参访团一行看到,学校章程上明文规定,所有建筑工人必修课程是“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上岗培训”、“技术交底”、“操作技能”、“工程质量要求”、“工友维权”等。

  项目工地阅览室里,建筑工程技术、工会维权和健康知识书籍琳琅满目。轮休的工地设备组长饶雪兵正在学习《安全生产技术》。他告诉参访团,建筑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只要一有时间,大家就爱往阅览室跑,学习新技术,有时还会参加技能竞赛。

  踩离合、挂挡、起步……工地生活区,参访团成员惊讶地看到,驾校竟然办到了工地上,三五名工友正在学开车。钢结构施工员鲁志坚专心备战科目二考试。他高兴地说:“工地驾校真方便,下班就可以学开车,我想考个驾照,过年买辆车开回家。”

  工地新生活,让工者有其安

  沾满泥污的衣服、单调乏味的大锅菜,阴冷的活动板房、娱乐设施匮乏,在人们对工地的记忆还停留在这些画面时,参访团却看到了另一番图景:24小时热水供应、微信点餐、开心农场、夫妻房、健身房、影院……

  检测工陈清武吃完午饭,掏出手机,打开工地专设的“梦翔天河”微信,对午餐进行点评和投票。他说:“工地食堂每周都会在微信上公布菜谱,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评点,味道不好的菜品立马被淘汰。”

  在工地一隅,一片绿油油的白菜地吸引着参访团的视线。菜地旁,还有一个偌大的水塘。

  原来,为了让工人吃上绿色无污染食品,项目部将生活区附近的鱼塘进行改造,净化水质后,投放鱼苗,打造建设者的“开心农场”。工友们工作之余,种菜、养猪、养鸭、垂钓,既充实了业余生活,又丰富了食堂餐桌。

  参访团走进工地生活区,宛如跨进现代化社区,随处可见wifi标志,洗衣房、洗浴室、健身房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水电工邢加林热情地邀请大家到自己宿舍坐坐。在他居住的公寓里,配备了单人床、衣柜、空调等,每层还设有卫生间和淋浴室,有专门的物业服务人员负责清扫。他兴奋地介绍,工地还设置了近30套夫妻房,农民工夫妇可以拎包入住。

  “我们的工地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吃得开心,住得舒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邢加林高兴地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