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梦·劳动美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康贺仁:绕不过去的“168”
人物检索:康贺仁,男,50岁,中国电力建设咨询公司副总工程师,带领的团队完成了我国电力建设史上首个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EPC承包项目,攻破多个能源建设EPC领域的技术难关。
康贺仁是同事和领导口中埋头苦干的“拓荒牛”。他们都说,“168”是老康一生中绕不过去的一组数字。
“168”,是电力建设者眼中的“关键词”,指火电机组须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是对新机组安装、调试以及机组性能的综合性考验,如足球场上最后的“临门一脚”,风险和不确定性很高,而高级别机组一次性通过168小时试运行的难度更大。
在康贺仁28年的职业生涯里,亲历了20多个“168”,但最难忘的还是蹚出能源建设EPC“中国道路”的铜陵、马鞍山、合肥3个电厂4台机组的“168”。
康贺仁的第一个EPC总承包项目——皖能铜陵电厂6期扩建1×100万千瓦机组工程,是我国电力建设史上首个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EPC承包项目。在2007年调入中电咨询公司之前,他多次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完成多项大型火电厂的施工,精通施工管理,但他所要负责的铜陵项目无前例可循。
“EPC这种集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交钥匙’工程建设模式非常好,但如果第一个项目就没成,那以后还怎么发展?当时我就一个想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作为当时分管施工的项目副总经理康贺仁说。
铜陵百万机组采用的是塔式锅炉,当时,国内同类机组已投产的有42台,都曾在168小时试运行中爆管,每次直接损失超500万元,由于停机给电网及业主带来的损失更难以估量。
为了保证此次“168”的顺利通过,康贺仁在工程初期就定下了消除锅炉爆管顽疾的目标,带领团队,用3年时间对塔式锅炉中采用的T23材质管道从制造、运输、仓储到安装调试进行全方位研究,难题终于破解。
2011年5月,铜陵项目一次性通过168小时试运行,两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爆管,是国内同类机组中唯一未发生爆管的。
在马鞍山,康贺仁热情地向记者们介绍他的第二件“作品”——EPC总承包项目马鞍山电厂,这个项目的成功吹响了EPC的号角。
2011年末,已在工地过了3个春节的康贺仁本打算在铜陵项目后休息一下,但马鞍山电厂“上大压小”2×66万千瓦机组又进入调试的关键时期。“当时考虑了半天,这么重要的总承包项目不能有半点疏忽,还是得让老康过去。”中电咨询董事长李兵回顾当时的情形说。
在铜陵,康贺仁是项目副总经理;在马鞍山,他只是协助项目经理负责调试工作。在马鞍山电厂1号机组的整套启动过程中,小汽机电动阀门杆卡塞突然断裂,阀门无法运作,机组面临停机。当时管内压力极高,水温超过200度,情况危急。李兵找来康贺仁,康贺仁提出在泵上打眼释放压力,对这种非常规的处理方式当时有人反对,也有人劝他:“你又不是项目经理,冒那风险干吗?干好了,是项目经理的功劳;干不好,有项目经理在。”但他只说了3个字:没问题。
“我认真研究过这个进口设备的图纸,结合当时的情况,打眼放压是可行有效的方式,也能保证安全性。”康贺仁亲自到现场实施,两个小时后,问题顺利解决,全厂上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被他高超的技能和果敢的判断所折服。
他的第二个EPC机组168试运行一次性通过。
2013年,康贺仁出现在合肥发电厂施工现场。当时铜陵和马鞍山项目在业界已有了口碑,工地上也流传着一句话:“有情况,找老康”。但当时合肥项目的整个工期已经滞后,试运时间更为紧迫,康贺仁带领团队打破常规,调试、安装同步进行。试运期间,他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即便是休息的时候,神经也保持高度紧张,整个过程下来人瘦了一圈。他笑着说:“这是我做过的最累的一个项目。”
康贺仁实现了3年内4台机组168试运行一次性通过,这为我国能源EPC项目未来的发展开了好头。
寒冬时节,长江畔寒风劲吹。康贺仁的同事告诉记者,康贺仁的办公室设在北京,但调到公司6年的他却没有在北京坐过一天班。危急时刻,他敢干不蛮干,艺高人胆大,这是因为他扎根在基层一线。
(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