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断传递的爱
2014年2月,上海站正值春运返程客流高峰,已经连续四天没回家的客运值班员、全国服务明星汤杰,在客运值班室、老弱病残旅客候车室间来回穿梭。
“嘀、嘀。”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黄吉莉发来一条信息:“老吴已上K154次列车,在7车残疾人专座入座,到上海站就交给你了。”
吴继明,上海人,今年58岁,现借住在南京亲戚家。由于身体不好,在南京就诊后,每月需要来上海报销医药费。眼睛看不见,吴继明出门乘车很不方便。
2007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吴继明与汤杰结识。从此,老吴进站、买票、乘车和出站,一路接送搀扶和照料全部由上海站的张庆桓雷锋服务站和南京站的158雷锋服务站接力完成。这一送就是7年。
雷锋服务站走出铁路走向了社会。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上铁雷锋服务站”身在铁路,但不囿于铁路,主动融入社会,积极与所在地区的交通、医疗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扩大影响力,在区域内形成学雷锋的纽带,从而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上海站的张庆桓雷锋服务站、杭州站赵红卫雷锋服务站和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已经成为所在地区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实践基地。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些接受过雷锋服务站服务的旅客在来信中写道:“我曾经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心,但从你们的身上,我又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是你们热情的服务和对残疾人的尊重,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雷锋精神。”
爱更是会传递的。在私营经济发达的义乌、金华地区,每当春运、暑运等铁路运输高峰节点,都有不少当地的民营企业老板自愿到义乌、金华火车站的“上铁雷锋服务站”,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说,每次到这里自己的心灵就会得到一些净化。还有的私营业主甚至放弃了子承父业的想法,把子女送到铁路,他们说:“让孩子到铁路上班,不会学坏,我们放心。”(中工网记者 钱培坚 中工网通讯员 陶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