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二)
李文强家后院的仓库里,如今还停着一辆废旧的黑色摩托车,没有车座,车垫绑在车梁上。“车座太高,咱骑不上去,只好叫人拿大锤敲掉,坐在车梁上开着”,由于大骨节病不便步行,为了上门出诊,老李先后换过3辆摩托车,“3个村组来回跑,土路多,费车。”(王乐文 姜峰)
2012年夏的一个雨夜,三组村民谢继年突发冠心病,李文强开着摩托冒雨出诊,路滑不慎摔到了水渠里,车子压在身上,砸坏了右腿膝盖,打手机给患者家属才将他背回了家。经过7个小时手术,他的右腿更换了一块膝盖骨,“现在两腿是一条长一条短,一公里以上的路就走不动,天冷还发麻疼痛”,乐观的老李笑称自己的膝盖是“气象台”,“天气一变马上反应。”
手术过后,李文强不能再开摩托了。难道以后天天坐诊不成?在上级部门赞助下,老李又自掏腰包2万元,买了辆老年代步车。老李个儿矮,开在山塬上,远远看去就像无人驾驶。一来二去,老李的出诊交通成本增加不少。“今年正月走雪路,5天竟然吃掉了100块钱的油”,老李瞪大眼睛反复念叨着,有点心疼。
但为乡亲减免医药费时,他却从未这般“盘算”过。“门诊费用6000元,公共卫生费8000元,药品‘三统一’年补助一万元,刨掉各项支出,还剩个一万五六”,老李扳着手指。和绝大部分乡村医生一样,待遇问题让他过日子必须精打细算,“还得给闺女接济些。”
老李的闺女本不姓李,“早些年媳妇嫌家里穷,跟别人走了,后来抱了个养女。”对闺女,老李是“要一毛钱不敢给八分”,十分疼爱。而闺女也争气,在父亲的力主下考上了护校,现在在城里的中医院做护士,“合同工,月工资1000多,房费啥的一弄就不够了。”
孝顺的闺女打算在城里处个对象,再把父亲奶奶接过去安度晚年,可这却成了父女间的最大分歧。“等我老了干不成了,总得有人接手,不然咱农民谁有个病咋弄?”李文强放不下乡里乡亲,尤其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们。“我想让闺女回村里接过卫生室的工作,可闺女却说,坚决不回来。”赌气似的,老李又补上一句,“我说,接我去城里我也不去。”
采访被上门配药的村民和求诊电话频频打断,采访结束,李文强继续忙碌。他脸上重新浮现起乐观的神态,好像已经说服自己看开了和女儿之间的不快,“将来咱村医待遇好了,肯定还有人争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