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郭玉全(中)在检查设备
赴国外维修
过硬技术大长中国志气
通过郭玉全的创新工作室,琉璃河水泥厂的技术工人们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水泥行业的尊重,对外技术服务业务也成为创新工作室最重要的项目之一,郭玉全在成立创新工作室之后,几乎把亚洲生产水泥的国家走遍了,伊拉克、沙特、伊朗、阿联酋的水泥厂中,都有他服务的身影。
全世界共有16个万吨水泥生产线,郭玉全服务或者修理过其中的4台。因为他技术好、解决问题速度快,经常受到外国人的赞赏,还多次被高薪挽留,对于这一切,郭玉全都断然拒绝了。
有一次在阿联酋,一台万吨设备在半年之内都没运转,开机之后,生产管线就会发热,工作人员听到中控台的报警声,便会把设备关掉。郭玉全在接到修理任务后,很快带着一位职工直接奔赴阿联酋,下飞机之后他没去宾馆,而是直接来到工厂中检查设备的问题。
当对方看到只有两人、还没有带检查设备,当时并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几经协调后,对方才答应给郭玉全一次修理生产线的机会,就这样郭玉全按照自己发现的问题将生产线进行了全面调整,不到一个小时,生产线顺利工作了。24小时之后,质量合格的水泥顺利生产出来。
至此,老外彻底被郭玉全的技术折服了,开始轻声细语地跟郭玉全及中国工人说话。在生产线上工作的中国工人说:“郭玉全把生产线修好,让咱们中国工人特别自豪,感谢郭玉全。”
【对话郭玉全】
我成功的秘诀就是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儿
记者:您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现在的水泥行业专家,有哪些秘诀?
郭玉全:用心,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儿。在设备运输这个岗位上,我充分利用闲置设备,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上火工期间,我学会了对火候的控制,这个技术影响了我这一生,使我终身受用。
记者:在您看来,创新对于企业发展都有哪些作用?
郭玉全: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必不可少的。金隅琉璃河水泥厂就充分抓住了创新改革的这面旗帜,将它用到了实处。在2006年没有实行“小建议,大奖励”政策之前,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不高,而在政策实行之后,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大家都愿意去为企业着想,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在水泥这个行业,您还有哪些梦想?
郭玉全: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前些年出现了技术断档,我距离退休还有近10年,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多培养水泥行业的技术人才。同时将水泥生产线变得更加高效、清洁。
本报记者 王卓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