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优秀通讯员
//www.workercn.cn2014-06-11来源: 河南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作为一名在基层宣传部门干了20多年的通讯员,经常要写新闻稿件,还要和各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打交道,接触最多的是河南日报的编辑、记者,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这个“门外汉”逐步走上了新闻写作的道路。
记得那是2002年4月的一天,我写了一篇政府如何为农民工搞好服务的消息。为当面请教,我就坐公共汽车赶到河南日报,编辑老师一见我赶紧起身倒水,请我先喝口水。老师看后说,这是一篇好稿子,是头条的料。老师指导我进行修改后,赶紧与有关部室、值班总编沟通。没想到,第二天《政府甘当打工农民的“服务员”》一稿就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这一次经历,让我对河南日报的编辑、记者平易近人的作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多次陪河南日报的老师们到基层去采访,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采访时的认真细致、对稿件的精雕细琢,常令我佩服和感动。2003年秋,我陪同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记者赴新疆报道滑县8万摘棉农民的情况。在赴疆采访的日子里,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火车上发稿难、时差大采访难。一次记者老师把一篇通讯写好后,我们乘坐的临客已行到甘肃和新疆交界,茫茫千里戈壁滩,没有一个停车点,电脑因没有电打不开,报社又等着传稿。老师只好通过手机念稿子,由于群山连绵,手机信号弱,通话断断续续,1000字的稿子前前后后念了近一个小时。采访期间,我们和棉农同行、同吃、同住,历时12天,行程1万多公里,共发表了9篇报道。采访间隙,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记者就像蜜蜂,不辛勤工作就酿不出蜜来。”
多年来,我在《河南日报》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仅头版头条就有8篇,曾连续4年被河南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现在,我时常翻开自己的剪贴本,我在《河南日报》发表的一篇篇稿件,就像是山路上的台阶,引我不断向上攀登。(通讯员安建军 )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