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原标题:一株青竹变张纸 如何兼具形与神——记杭州富阳竹纸保护
富阳纸匠在完成浸坯工序
朱中华在抄纸
纸匠们在烘纸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来促进传统工艺的生存模式,对于保护和保存传统的造纸工艺而言相对趋向于表面化,景区里被反复展示的只是较之其他更具趣味性的抄纸工序,长此以往,那些真正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精华部分就会渐渐被弱化以至于消失了。
竹纸,是一种以嫩竹为原材料的传统手工纸,它微透竹香、薄若蝉翼、韧似纺绸,且着墨不渗、久藏不蛀,有着“纸中君子”之称,从古至今,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浙江杭州富阳是我国竹纸的重要产地之一,相传汉明帝时富阳就出产纸张,至宋代,当地的“元书纸”已成为朝廷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的首选上品用纸。“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中进士。”说的就是若想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则要寒窗苦读写完十捆元书纸才行。
“好酒陈酿才够味,竹纸与酒一样”
富阳地处丘陵,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覆盖有40.5万亩的毛竹林,再加上常年雨量充沛、水源充足,为手工竹纸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富阳当地的文化学者史庭荣说:“在当地有一句古话”一株青竹变张纸‘,造纸曾是历代山区青年除读书外渴望掌握的最理想的谋生技能。古时,人们砍竹、造纸,经过一年的劳作,将抄好的纸用手推车推下山,送到集市上卖,再用赚到的钱购置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带回到山上。许许多多平凡的纸匠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平淡无争地安稳度日。“
其实,看似安稳的日子却要付出极大的辛劳。一支毛竹,要经过砍竹、断青、剥皮、断料、泡石灰水、烧煮、打浆、抄纸、烘干等工序,在纸匠的手中翻上72个筋斗才能最终变成纸。而这前后的时间不长不短,刚好10个月,像孕育一个孩子。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中华则更愿意将这一过程比作酿制一坛好酒。“好酒陈酿才够味,竹纸与酒一样,需要能量和时间的转化过程。”朱中华解释,“好的竹纸抗氧化、易保存,是书画艺术最好的载体。在制作手工竹纸时要将竹子浸泡在石灰水中,竹纤维呈酸性,石灰是碱性,这一浸泡的过程可以使石灰中的钙附着在竹纤维上,经过氧化后,钙与氧就形成结晶体,使纸面产生光泽,具备抗氧化性。因此传统的手工竹纸经过若干年的氧化,不仅可以做到保存完好、摩擦不破,而且表面还会呈现玉石般的光泽。”
“一切要快”与 “一丝不苟”
时间可以检验竹纸质量的好坏,同样它也改变着竹林之外的世界。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似乎再没有那么多的耐心静静地等待一支青毛竹经过层层工序变化成为薄薄的纸张,从市场的需求到同行的竞争,外界传达给纸匠们的信息归结而言是“一切要快”,于是纸匠们开始通过革新生产工具以提高效率,通过简化繁复的工序来追赶时间。纸可能越做越厚,但造纸的速度确实比以往更快了,可是尽管如此似乎还是不够理想。在纸匠们不断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他们或许忘记了年少时从造纸师父那里学到的“一丝不苟”。
行业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外加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实际上全国许多竹纸产区的传统工艺传承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有些只能退而求其次以生产低档书写纸为主,而且质量仍在逐年下降;部分地区则生产迷信用纸,呈现自生自灭的状态;而有些则尝试开发古法造纸的体验展示进而发展旅游产业。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来促进传统工艺的生存模式,对于保护和保存传统的造纸工艺而言相对趋向于表面化,景区里被反复展示的只是较之其他更具趣味性的抄纸工序,长此以往,那些真正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精华部分就会渐渐被弱化以至于消失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陈刚说。
危机之中 伺机而动 2006年,竹纸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富阳的纸匠们在庆祝和共享这一殊荣的同时,似乎也意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危机,于是他们伺机而动,从强化工艺出发,闯出了一条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探索模式。
李法儿是其中的“革新派”。他经过十几年的产品研究,成功地从传统小规格工艺基础相继开发出大规格、特大规格元书纸,有四尺的、六尺的、八尺的。同时,他解决了竹纸发灰的难题,发明了白色的元书纸,建造了较大规模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基地。他生产的元书纸落笔圆润、色泽丰富,备受书画家的青睐。
在李少军的带领下,富阳竹纸界的“研究派”开始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适用于传统手工竹纸制造工艺的产业化标准。“目前,安徽宣纸的生产已经有了国家标准,我们也希望推进竹纸的标准化。因为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比如对浆料的配送系统的研发,就可以保证在同样立方体的水中使原料配方、制药配方的浓度保持一致,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每张竹纸的质量加以控制。同时我们还要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检测不同纸张的抗菌性、防霉性、保存的时间长度等许多的指标,不断研发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优质竹纸。”李少军说。
在富阳,也有为数不多的“回归派”,朱中华就是一个。近几年他一直在恢复苦竹纸的生产,苦竹比毛竹的纤维密度高,因此生产出的纸抗氧化能力更强,但其生产难度是普通毛竹纸的2至3倍。“如果在本行业内不首先把纸做好,那么更不会引起外界对我们的重视,但我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勇于回归传统。”朱中华说,“竹纸工艺讲求的是”恰到好处‘,千百年来祖辈传承下来的工艺流程你想快快不来,想慢也慢不了。如果在工艺本身面前亏了心,内心就会不安,因为只有好纸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我们要传承的不仅仅是工艺的“形’,还要追求其中的”神‘,形神兼备的才是好东西。“(本报记者 王学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