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武汉大学首位留德哲学博士,师承李泽厚和海德格尔,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彭富春教授自带光环不少。
“人在大地上仿佛是孤独的漫游者!”在自传哲学《漫游者说》中,彭富春反复咏叹。1992年,“爱智慧”的他通过了德语考试,成为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一名正式的哲学博士生,师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哲学名家海德格尔的弟子博德尔教授,专门研究海德格尔哲学,1998年他回到武大任教时,全国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超过10人。
《诗·语言·思》、《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内核和道路影响了彭富春的学术乃至生活道路。然而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彭富春这几年却将兴趣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论中国的智慧》、《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谈国学的书出了一本又一本。
“彭教授是留德哲学博士,研究的是西方的学问,近年为何沉浸于国学?”记者好奇。
“回国日久,我越来越发现,中西学问是相通的,中国的学问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更是我辈学人的责任。”彭富春身体前倾,用他那“爱智慧”的大脑在思考。
“在德国,最触动我的,是海德格尔非常推崇老子思想。”20多年前,在异国求学的彭富春就萌生了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想法。1997年毕业之前,彭富春与硕士导师李泽厚在荷兰的莱顿大学偶然相遇,李泽厚鼓励他:一定要回到中国,研究中国思想的本源,研究中国思想如何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世界。这与彭富春的想法不谋而合。
近年来,彭富春的研究重心回到了中国的基本经典。他将自己所学西方哲学整体与局部的分析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中。
虽是哲学家,但彭富春并不只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他关心政治,关注社会。2003年,彭富春被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他连任全国人大代表。“学校要强化心理教育”、“国学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相适应”、“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彭富春每年至少提交两个建议,许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反响。
2007年12月初,当时的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随全国人大青年代表团访问欧洲、比利时和罗马尼亚议会时,有位德籍“美女议员”在发言中对我国人权和宗教问题提出指责。彭富春率先给予她有理、有利、有节的指正,指出她对中国的不了解,还讲述了自己曾留德七年,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经历。会后,不少欧洲议员主动和彭富春握手、交流。彭富春用理智和智慧赢得了外交尊严,他至今颇有感慨:“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敌意来源于积习与嫉妒,误解来源于疏淡与试探,而期待则来源于理解与真诚。”
在坐落于珞珈山水之间的武汉大学,彭富春是一位非常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如今,教书、写书、思考是他生活的全部。“我要做一个永远的珞珈山人。”他说。(张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