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万家
张黎明(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中建六局的一名老党员、老班长。从父亲身上,我很早就懂得了老一辈产业工人的牺牲和奉献。1987年,我18岁时正式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网基础薄弱,电力施工条件也艰苦。三伏天爬杆作业,电杆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遇到雨天,手和脚又能泡到发白,冬天干活儿满头汗,风一吹又冻得打哆嗦。为学好技术,这也不算什么。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认真,但对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还模糊。是师傅们的一个举动,深深影响了我,或者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是在我工作第3年的深秋,一条重要线路发生故障,需要紧急带电处理。可是,架线的铁塔被围在烂泥塘中央。按照规程,带电工器具和上杆作业人员不能沾水。为了保证安全,我们架了一个8米长的木梯子通到铁塔边,但是木梯比较软,人走到中间很容易落到水中。
这时,班里的张连运、孟祥芳两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一声不吭跳进泥塘,趟着冰冷刺骨、齐腰深的泥水,一步步地走到池塘中间,用肩膀顶住梯子,让我们从上面通过。作为徒弟的我,犹豫着不忍心从师傅的肩上踏过,但他们却用坦然而坚定的眼神儿示意我“快过!”看着泥水中岿然不动的师傅,那一刻,我的血液沸腾了,老一辈产业工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下子感染了我。从此,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也要像他们一样,纵身投入心爱的电力事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作为一名电力抢修工人,我最大的心愿是老百姓想用电时就有电。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没有“金刚钻儿”不行。怎么练就“金刚钻儿”呢?我的师傅是这么说的:脚不脱泥、手能绣花、扎根一线、追求极致。
为了熟悉设备环境,我总爱沿着电线杆子“溜达”,拿着小本儿把线路切改、沿线环境变化画下来。为了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我分析了近万个故障,总结出50多个经典案例,形成了《急修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
虽然有了抢修故障的“绝活儿”,但我更希望这“绝活儿”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绝活儿”用的越多,意味着电网故障就越多。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年,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天津滨海电网逐步升级为坚强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的抢修效率由过去的“小时”提高到“秒”为单位。
时代在发展,工人要进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代产业工人不仅要出力流汗,更要敢于创新,为这个时代贡献我们工人智慧、工人方案。
这些年,抢修压力减小了,创新动力却更足了。在公司支持下,我们搞起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早期的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占位型驱鸟器到现在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越搞越大,专利越来越多。身边同事问我,你哪来的那么多创新灵感、创新动力?我开玩笑地说,我有三服妙药:一是热爱,我热爱这份事业,一直觉得工作是快乐的,创新让工作更快乐;二是用心,用心对待工作中的难题,你就会发现创新无处不在;三是支持,这些年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创新型企业,给我们这些蓝领土专家以巨大支持,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让我也越来越有信心。
2007年,我成为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我们的服务队也是国家电网公司4284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中的一员,我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感到由衷的自豪。
服务队走到现在,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更离不开队员们的坚持。记得那是2008年奥运保电期间,工作非常繁忙。队里有个叫张振山的老师傅。他为人比较内向,天天干抢修、搞服务,不声不响,1个多月没休假了。直到奥运会闭幕前一天上午,他跑来着急忙慌地跟我请假,说家里有点儿事,老爹不太好,得回去一趟。我一想,不放心啊,随后就跟了去。一踏进他的家门,正看到他跪在床前放声痛哭。原来,他的老父亲刚刚过世。我感到万分内疚,就问他,怎么不早说呢?振山哭着说,服务队好不容易有个样子,我是队里的老人儿了,得带头啊!那一刻,我流泪了,我似乎又看到了师傅们纵身一跳的样子。这是人民电业代代相传、永不熄灭的火种啊!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要把这颗火种传下去,必须要把服务队干好。
我也想忠孝两全,当一名好工人,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很多时候确实不容易。2012年7月,我父亲病重住院,需要有人陪床,父母怕影响我工作,坚持不让我值白班。但值夜班也会赶上夜间的抢修,那时确实非常累。我想照顾好父亲,但又怕耽误了工作。就和父亲说,咱俩用一根儿绳子把手连起来吧,如果我睡着了,您需要我时,一拽这根绳子,我就能醒。就这样,这根绳子连着我们父子俩的心,陪伴我们俩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我的爱人李海春,26岁就下岗了,但她也一直梦想着自己还能再有一份工作。这些年,她摆过摊,当过保洁,干过物业,但为了照顾一家老小、支持我的工作,她不得不一再地放下。有一次,我看见她在一个鹅蛋上写下两个字——“坚持”。我知道,那是她至今都没有放弃的梦想,我更知道,那也是我欠她的一个梦想。我们俩有个约定,等我将来退休了,一定要帮她开一家她梦想中的饺子馆,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叫海春饺子馆!
人生总有遗憾,但我却从不后悔。既然选择了电力抢修一线,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前不久举办“时代楷模”发布会时,大家和我说,这相当于给你举办了一场婚礼,你将踏入崭新的人生。但我更想说,无论何时何地,初心不改。我只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大军中的一员,我坚信有无数的人做得比我更好、更优秀。也正是这只劳动者大军用勤劳和智慧托举着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身处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将和我的队友们一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拿出更大的干劲、闯劲、钻劲,以更优质的服务、更精湛的技术,干好服务队,黎明再出发!
奋斗的青春有榜样
贾明辉(张黎明师傅徒弟)
作为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名队员,从最初认不清抢修工具,到师傅给个眼神儿就能心领神会,一次次彻夜抢修,一次次挥汗攻坚,一次次庆祝胜利……我很幸运,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有师傅在身边,引领着我奋斗,激励着我前行。
电力抢修是电力生产第一线,突出的特点,又苦又累还危险,故障一来就得上。记得那是2010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滨海新区遭遇特大暴雨,当时正赶上我们几个年轻队员值班。天气越糟,用电故障就越多,报修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对当天的天气我们早有预判,师傅也早就提醒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但突然接到这么多故障电话,我们还是有些慌神儿。就在这时,抢修班的门开了,本该在家休息的师傅突然又出现在我们面前!还是那声熟悉的招呼:“图纸打好了吗?跟我走!”
那一天,我们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在雨里抢修了十多个故障点。这可是我工作以来,经历时间最长的一次抢修大仗。抢修中途,师傅看着我们心疼地说:“你们轮流歇会儿,挺不住就回去打个盹儿。”但师傅却似乎分外精神,不落下一个抢修任务。当抢修结束回到班里,我的头是蒙的、腿是软的。当我推开师傅办公室的门时,看到师傅在办公桌旁沉沉地睡着了,斜靠在椅子上,头半仰着,工作服还没干透,一只手捏着吃剩一半儿的煎饼果子,他的另一只手攥着手机,放在胸前,这是我们习惯看到的姿势。
有一次我问师傅:“一线抢修这么辛苦,怎么也没听见您抱怨过?”师傅说:“抢修是辛苦,但也是雪中送炭、救人危急的事,干着光荣。”师傅的这份信念,也成为了我们抢修班的集体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