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宗(左一)在香港九龙城区乐善堂社会房屋计划共享服务间参观,并向中心学童派礼物。(资料图片)
“少年希望快乐成长,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壮年希望事业有成,长者希望安度晚年,这都需要通过发展来实现。”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香港考察,心系同胞福祉,对刚刚就职的新一届特区政府寄以重托、给出指引。一年多来,香港特区政府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施政主线正由此展开。
“以民为本,是本届政府重要的施政方针。”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说,民生无小事,民生大过天,从市民和用家的角度看问题,以香港和国家的利益为依归,特区政府有心有力,亦言亦行。
当下,特区政府正就第二份施政报告开展咨询,又逢一个总结展望的时间节点。我们在特区政府总部专访了张建宗先生,看看他对民生工作的思考,聊聊香港同胞可见的未来。
“老百姓不能等”
争分夺秒推进政策落实
“充实及富满足感。”谈及过去一年多来的工作,张建宗脸上溢满神采:“本届政府以多关心、多聆听,多行动、多创新,多互动,多协作为施政理念,主动拉近与市民的距离,积极增强与社会的互动,高效应对民生诉求。一年下来,很多人已经感受到社会氛围有了大的改善。”
这一判断其来有自。过去一段时间,香港经济发展刷出区间新高,教育、青年、安老扶弱、扶贫攻坚等民生工程气象更新,行政与立法关系也更为和谐,已“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张建宗说,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在本届政府工作开局时来香港打气,鼓励他们。面对中央领导人重托、市民期待,“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同事的要求很高,对整个施政团队的要求很高,就是要以民为本,推动香港向前迈进。同时,加强和国家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市民对国家的认同。”
特区政府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能不高。上一份施政报告勾画了“让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抱有希望、感到幸福”的愿景,一口气提出了251项发展惠民新举措。目标已定、任务已明,特区政府施政团队不得不紧张起来。
“要做好这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和市民的接触。”张建宗介绍说,政府对司局长有个规定,每个人要在两年内走访全港所有的区。“和内地说的调研一样,我们跑区、和老百姓接触,听他们的问题在哪里、需求在哪里。不是公关,而是真真正正地去聆听,包括接受批评。”
香港有18个区,张建宗说自己在一年时间里已经到过16个,差不多就要跑完了。“重聆听更重回应,我们政府的回应是快的。这正是我们施政方针的体现——以市民的利益为依归、政府的利益为依归、国家的利益为依归。”
为了提高政府效能、加强工作统筹、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特区政府成立了许多新的跨司局的委员会,包括政策创新和统筹办事处、青年发展委员会、儿童事务委员会、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等,其中不少都由张建宗牵头。“作为政务司司长,我统领很多局,是政府的统筹员。”
“我们一个务实的做法就是政府本身很机动,高层官员反应快,有什么重要问题直接拿给特首、司长,提升处理问题的层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经常对局长们说,有问题就提出来,不用担心,总会找出方案和出路。”
“老百姓不能等。”施政报告一长串的“任务清单”,让张建宗觉得施政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的挑战。“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政府争取每一项政策都能尽快落实,所以我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抓紧工作。”
与市民同心同行,为市民福祉倾情倾力,香港社会初现新气象。张建宗说,打造政府新角色、管治新风格,工作尚多,路还长。
“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各尽其能共建福利安全网
“……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的香港社会的问题,已成为特区政府施政一年多来的重点。市民期待高、诉求多,相关议题既繁且重,对如何安排好改善民生工作的行动和节奏,张建宗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福利投放一定是要增加的,但是我们不是盲目地派发福利,而是提供有效稳定的福利安全网,帮助有需要的香港市民,所以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引入资产及收入审查。”
对特区政府的“民生账”,张建宗举例说,如果特区政府每天花100港元,其中有20.8块用于教育,19.8块用于福利,17.5块用于医疗卫生,这三个主要的民生范畴投入即占去政府预算总开支的近六成。“我们社会福利投入的增长很快,相比过去5年增长已超过了87%。”
他强调,了解市民的诉求,重视市民的最大利益,但福利制度的设计并非普惠性质。“资源不是无限的,又要避免财政赤字,根据基本法,我们要尽量做到‘量入为出’。盲目派发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社会福利安全网建设上,人人都是持份者。”“福利只是提供安全网,有需要的就进入,没有需要的脱离。我们一个重要职责在于提供向上流动的环境。”
财须民生,福由民殖。张建宗又以安老服务举例说,安老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社会有责,家人有责,市民自己也有责。
为帮助有需要的老人,特区政府推出了长者生活津贴、公共年金等,全方面支持老人家退休,同时创建便利条件,为赴内地养老的长者提供便可携式的津贴。“现在香港的高龄津贴,住在广东、福建的香港老人都可以享受,不用回香港领取。”
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即将开通,新界北部也将有新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张建宗说,随着两地互联互通加强,人流、物流更为畅通,相信考虑到内地养老的老人家会多起来,而特区政府会为他们做好服务。
“上楼难”,老大难。谈及香港民生,住房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张建宗也认为这是香港社会的核心矛盾,土地供应不足则是特区政府在处理住房问题上遇到的最大挑战。
最近几个月,特区政府密集推出一系列调整改革政策,包括将居屋价格改为五二折发售、推出“港人首置业上车盘”项目、将私楼土地改拨作公营房屋发展等。同时,还发起了一场意在系统性解决香港住房问题的土地大辩论。
“供应主导、灵活变通是我们的大方针。成立由社会不同人士组成的土地小组探讨这个问题,就是要为增加土地供应建立共识。我相信我们本届政府一定能提出一个处理的方法。”张建宗说。
采访中,最让张建宗挂怀也最让他感到充实的还是青年工作。他有每周在政务司司长官方网页写网志的习惯,不少话题都与青年有关。他说,自己身边大部分的香港青年有为有志、爱国爱港,相信大部分青年支持特区政府,重视与内地的联系。对于青年工作,他和特区政府都高度重视。
张建宗认为,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青年工作多有创新实践,亦有重大突破。包括:将青年发展委员会提升到高层次,预留10亿港元支持青年发展;成立政策创新和统筹办事处,鼓励青年议政、论政及参政;推出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开放十几个委员会吸纳青年参与;开展“与司局长同行”计划等。
“有些计划,最开始我们也没什么信心。这些职位全部是义工,没有报酬,但结果是青年参与热情很高。”他说,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提供了10个位子,有1170多人申请,反应很正面。
既加强与青年互动,又鼓励青年走出去,为他们“找出路”。张建宗介绍,为了让香港青年更好地认识国家、拥有国家观念,每年提供7万个名额让他们走进内地交流学习,其中有5000个在大湾区。
“香港没有什么资源,人才就是我们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关心、投资下一代,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国际视野,负责任、有承担、正能量及富正向思维的新一代。这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