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他吃掉600多桶方便面” 听听扶贫干部的心声!

2019-01-03 07:55:41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司法局干部王汉成说,总书记说过,他当年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下乡锻炼时,度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历练。“这些也是像我这样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没有经历过的,下乡扶贫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品性,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说,李均沟的驻村经历,不仅丰富了工作队队员们的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他们考虑问题的综合性、分析问题的全局性、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在逐步提升。

  “考虑最多的是巩固脱贫成果”

  “摘了帽子不松劲,扶上马再送一程。大家全都致富奔小康了,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

  这是许多“四支队伍”干部最常念叨的话。

  苏羽佳说,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不仅要保持帮扶队伍不散、帮扶力度不减,抓好村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护,还要抓好贫困户动态检测、后续扶助、创业就业。“未来我们准备充分发挥村里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伍宗凯说,他2015年7月驻村,按规定可以轮换,但考虑到村里的集体产业发展还没有走上正轨,他申请继续留在村里。现在村子的贫困帽已经摘掉,但如何使乡村旅游更上台阶,打造知名品牌,争取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是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陕西省富县北道德乡冯家塬村第一书记陈朝辉说,近年来县上鼓励贫困户利用当地资源和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产业发展、群众自身能力的可持续,仍是他最挂念的地方。“唯有继续努力,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关心和群众的信任。”

  保护攻坚激情,消灭厌战情绪

  在基层贫困地区,所有干部都是扶贫干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本土”扶贫干部和“外来”扶贫干部。“本土”就是贫困村镇的干部,而“外来”多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中的帮扶人员。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扶贫干部工作精神状态饱满,但在一些贫困村,尤其是脱贫村,部分扶贫干部出现程度不一的厌战情绪。

  工作留痕是扶贫干部反映较多的问题。他们说,扶贫工作要留痕,就意味着到贫困户或村里的时候得几人同行,互相拍照。如果让老乡给自己拍照,就更加形式主义了。一位扶贫干部调侃说:“总不能带着自拍杆下乡吧?”在涉及扶贫资金、项目的处理时,工作留痕是必要的,但如果工作留痕扩大化,就有形式主义色彩。

  扶贫验收检查中,反映最多的是满意度测评。有扶贫干部表示,脱贫攻坚不落下一户一人,这个政策决心非常好,但不能忽视极个别贫困户本身的素质问题。有极个别贫困户提出违背政策的条件,扶贫干部对其做了长达数月甚至几年的思想工作后,依然不见成效。如果测评中遇到这样的贫困户,他们往往给出较低的满意度,一票否决了扶贫干部所有的心血。在西部某县易地扶贫搬迁中,有贫困户因为新建房屋没有装修、没有安装地板砖等原因而拒绝搬迁。

  “本土”扶贫干部反映,各类检查组下来督查,必须带着问题回去,没有问题也要千方百计找出问题。“本土”扶贫干部除了忙于扶贫工作,还要对接上级数十个部门的各项工作。有干部吐槽:“现在各种检查多,真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已完全不是过去那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了。”有扶贫干部表示,不同的检查组有不同的要求,存在“不合格的整改,整改后的不合格”的情况。有人说,可以流泪流汗甚至流血,但不能心寒,否则内心建立的所有自信都将被打倒。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保护好基层扶贫干部的攻坚激情,不能让其滋生厌战情绪。一些来自事业单位的扶贫干部,在后续作用发挥、成长通道上,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打破身份限制,大胆启用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这符合改革、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

  很多基层扶贫干部付出多、牺牲大。记者最近走访了数十位扶贫干部,几乎每一位扶贫干部的酸甜苦辣,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照顾不了家庭、愧对亲人,老乡的生活发生可喜变化,与村民结下深厚感情……他们有收获,也有困惑。相关部门要正视扶贫干部最真实的工作、生活和精神状态,给予有措施、见效果的关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件上。

  化解这一问题,除了用扶贫纪律、工作纪律进行刚性约束外,还需从多方面进行鼓励关怀,让扶贫干部有获得感、价值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国家培育和储备知民心、懂国情的干部人才队伍。

  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中,驻村扶贫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脱贫攻坚另一重要成果。

  精准扶贫,需要对贫困村进行综合治理和长远谋划。在一定意义上,这是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的又一次提升。多位扶贫干部表示,不少贫困村村级组织涣散,无集体经济,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基层治理名存实亡。精准扶贫不仅改变了贫困人口和地区的物质生活、基础条件,还强化了基层组织,对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进行了革新。

  四川东部某贫困县的扶贫干部发现,一些贫困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就组织村民根据这种现象编演文艺节目,很多村民受到触动,基层治理的文化土壤得以改变。还有一些扶贫干部发现,村里之前栽种了特色果木,但由于疏于管理,这些果木林里杂草丛生。扶贫干部与农技部门对接,发掘土专家并积极联系市场,探索出技术人员参与分红模式,让产业“起死回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另外一些驻村扶贫干部因地制宜,主动对接市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从产业后续发展上奠定了乡村基层治理的经济基础。

1 2 3 共3页

来源:半月谈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齐溪:不想做一个吃相难看的演员

    话剧演员出身的齐溪,曾凭借《浮城谜事》拿下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她没那么红,但角色观众可都记得住:齐溪是700多场话剧《恋爱的犀牛》女主角明明,是《万物生长》里素颜吃虾、拧巴强势的白露,是《春风十里,不如你》中风情万种、洒脱独立的主任医生柳青,也是《一句顶一万句》中能以死对抗丈夫出轨的赵欣婷……

  • 2019跨年晚会阵容“官宣” 看明星如何分身有术?

    2019年即将到来,每年的卫视跨年晚会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最近,各大卫视陆续“官宣”了晚会的明星阵容。你最想看的明星去了哪个台?今年的跨年晚会又有哪些新亮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辣椒婆婆”乡村创业记

    靠着一瓶辣椒酱,成为乡亲们口中的“辣椒婆婆”。她60岁创业,成为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带头人。1953年出生的邹达英是江西宜春奉新县人。2013年,60岁的她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一手创办了江西达英食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辣椒酱、豆腐乳、酒糟鱼等。

  • 李彦宏:用技术改变世界

    在不少人眼中,李彦宏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不多见的“技术派”:笃信技术,执着创新。上世纪90年代,从北京大学毕业的李彦宏远赴美国学习计算机技术。在美国学习、工作的8年时间里,李彦宏亲历了科技产业改变美国社会的过程。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