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70载忠贞不渝家国情

记陕西城固九旬老英雄杜发荣

2019-08-04 11:46:07

  7月22日,已93岁高龄的杜发荣依然坚持看书学习。本报通讯员 单肖摄

  杜发荣的获奖证书及功勋章。本报通讯员 单肖摄

  他,70多年来,对自己曾经的功勋和荣誉沉默不语。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扎根边疆,为军队和地方经济建设忘我奉献。9次立功受奖,证书和奖章尘封箱底从不示人;深藏功与名,忠贞不渝家国情。

  直至近期,全国掀起向汉中洋县籍老英雄张富清学习热潮之际,这些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公开。

  他,就是城固县93岁的老英雄杜发荣。

  戎马生涯

  9次立功受奖

  在城固县县城的一个小巷里,有一座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家属楼,杜发荣和妻子何素芬就住在2楼。7月22日,记者在杜发荣家里看到,旧式茶几因为掉漆,被缠上了好几层透明胶带,客厅和卧室的摆设虽陈旧但整齐。

  在杜发荣的卧室,上锁的抽屉里放着的功勋章和奖状是杜发荣军旅生涯的所有“家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白色布袋,布袋上红色的“赠给祖国的保卫者”8个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时间为1953年。这个布袋里珍藏着他这70多年来的许多“秘密”:“解放”奖章、“胜利”功勋章各一枚,两本人民功臣奖状,一个一等功奖章。这些证章记录着杜发荣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淮海、渡江等战役中,杜发荣先后荣立大功3次、中功2次、小功3次。拿起那枚“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他回忆起了72年前的情景,1947年9月,21岁的他一入伍就赶上了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解放洛阳、南阳、驻马店以及淮海战役……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开始,在云南剿匪时,杜发荣所在的连队有一门刚刚缴获的60火炮,头脑灵活的他很快掌握了使用要领。时隔2天,连队要端掉聚集在陡峭山崖上的匪徒,但多次进攻都没有形成震慑打击,还牺牲了很多战士。正当大家焦急时,杜发荣携60火炮上来了,几发炮弹精确落入匪徒中间,匪徒被彻底歼灭。

  扎根边疆40载

  奉献书写爱国情

  “做任何工作都要尽力而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使党的工作不受损失,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不伸手要荣誉……”这是杜发荣个人笔记上的一段话。

  杜发荣自幼因为家贫没有机会读书,他认识的很多字都是在行军途中学的,凭着勤奋吃苦的精神,杜发荣从大字不识到能写书信寄回家。“他几乎从不在我们面前提到自己打仗的往事,对自己取得的荣誉也显得‘满不在乎’,认为这都是应该做的。”杜发荣的妻子何素芬说。

  杜发荣回忆:“我获得的军功章不止现存的这些,有一些在打仗行军中遗落了,但这些都不重要,没必要再提。”20世纪60年代,赶上国家3年自然灾害,杜发荣多次主动请缨,部队为了加强公安力量,将他调到大理州公安大队巍山中队(后归大理军分区),在此期间他负责军管等工作。

  杜发荣的4个子女也都出生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他让子女们养了一些兔子、鸡,养大后拿出去卖了补贴家用。这样做既锻炼了儿女们的生存能力,又教会了他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道理。妻子何素芬为了能全身心照顾家人,支持杜发荣安心工作,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家人的开销全靠杜发荣的工资支撑,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一天夜里,杜发荣的二儿子生病,杜发荣当时所在的部队离家很远,何素芬不忍心将大儿子一个人放在家中,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拿着一根棍子(为了防止狼群袭击)走了几里山路才赶到医院给儿子看上病。几天后,杜发荣安排好部队的事情后匆匆赶回家看了看家人,又返回部队。

  因工作人员紧缺,杜发荣退休后,又第一时间向上级组织请示愿意继续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云南省洱源县武装部批准了他的请示,此后他又继续从事征兵和民兵训练等工作。杜发荣曾为调查了解一位入伍新兵的家庭情况,从云南坐车到山东,只为给国家选出最优秀的士兵。有人想请求他放宽入伍条件,都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他在云南省洱源县义务从事征兵和民兵训练工作12年后才回到家乡城固县。

  严以律己家风正

  初心不改赤子情

  战争年代,他用脊梁挑起责任。和平年代,他用信仰坚守初心。1948年入党至今已71年,他始终恪守党员职责,心中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情。

  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改制,他的二儿子和小女儿先后下岗,至今二儿子仍然靠干临时工维系生活,小女儿失业在家。杜发荣从来没有因为子女的就业问题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有人劝他:“老杜,凭你的资历给组织说一下,也许就能解决你子女的就业问题。”杜发荣一听就急了:“我是老党员,怎么能因私事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子女的工作靠他们自己解决,这忙我帮不了。”

  “有困难自己解决,不占‘公家’便宜!”这是杜发荣给家人定的家规。他去医院看病,子女为了节省时间,提出叫军干所的车送他,可杜发荣“倔强”地说:“坚决不行。”

  尽管杜发荣年事已高,但他仍然铁骨铮铮。2003年时,医生给他做膀胱结石手术前需要打麻药,才发现他早年前在战斗中受过伤根本不能进行全麻,只能半麻。凭着坚强的毅力,他在手术中没有喊一个“疼”字,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了,他在战斗中被炮弹擦伤脊椎的3处伤痕还一直隐隐作痛。”妻子何素芬心疼地说。

  杜发荣喜欢养花,特别是昙花。“我养的昙花开花最多的一次开了20多朵呢。”93岁高龄的杜发荣,逻辑思维依然很清晰,说起兴趣爱好,他急忙起身带我们去阳台参观那些“宝贝”。杜发荣就如这些朴素的花一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带给人力量,让人永远地记住他。

  出生于旧社会,自幼饱受艰辛,战场上英勇奋战,驻守边陲豪情满怀,鲐背之年不忘初心。杜发荣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历史见证了71年党龄的他对党忠诚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他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记者手记

  初心的力量

  马黎

  杜发荣是一个“满不在乎”荣誉的人。他从不将自己所获得的军功章和奖状示人或炫耀,而是封存在抽屉里,甚至在行军打仗途中遗落了一些军功章。他所看重的,是圆满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哪怕充满艰难与危险。而完成任务后能否获得表扬与嘉奖,他丝毫不在乎。

  杜发荣是一个极其重视荣誉的人。对于他来说,荣誉是对过往的一种肯定,更是对现在和将来的一种鞭策。他时刻以这些荣誉警醒和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严格标准、不徇私情,在生活中不沾“公家”的光,不因私事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每次摩挲着自己获得的军功章和奖状,杜发荣想起的不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的辛苦付出,而是那段充满了艰辛与抗争的光辉岁月,并以这回忆来感受新生活的美好,告诉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让初心更加坚定,让初衷更加明晰。他把曾经的苦难与辉煌深埋在自己的记忆里,甚至对自己的家人都不曾提起。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儿女的路要由儿女自己去走。

  正因为组织上给了他诸多的荣誉,杜发荣时刻想着回报党和人民,即使退休了,也继续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引领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获得的军功章不止现存的这些,有一些在行军打仗途中遗落了,这些都不重要,没必要再提。”军功章可以遗落,但属于杜发荣的荣誉永不会遗落。党会铭记那些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驰骋疆场、奋勇冲杀的战士,人民会铭记那些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换来和平、美好生活的英雄。

  荣誉,在军功章上,更在人们的敬仰里。(记者 马黎 通讯员 单肖)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朱晶晶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万家灯火的背后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航天器披上“护身...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雷军:“码农”的梦想

    雷军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仅用两年修完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大三时,靠帮人开发软件已成为年轻的百万富翁;不到30岁就已成为金山软件CEO……企业家雷军大学毕业时,雷军在国内程序员圈子已名声大噪。1991年,他加盟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带领团队技术创新、攻坚克难

  • 退伍军人朱凌波:小兵有大爱 退伍不“褪色”

    朱凌波,宁乡市老粮仓镇人,1999年参军入伍,在山西某部服役,由于表现突出,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2年,朱凌波退役回乡。退伍后,家境贫困的他打过工、摆过摊,如今在宁乡开了一家餐饮店。十多年来虽然历尽坎坷,但他那种积极向上、敢于担当和助人为乐的军人精神却没有“褪色”。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