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用鲜血和无悔诠释党员誓言

2019-08-07 20:57:23

  传承 两代人默契的“父债子还”

  复员返乡后的数十年间,蒋诚把自己的蚕桑技术传遍了十里八乡,经常一出门传授技术就是四五天不回家,这也使得他连前妻去世都没见上最后一面。

  1983年,蒋明辉眼中“山一般沉默的父亲”,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说实话,那件大事,当年差点把我压垮。”时至今日,已是51岁的蒋明辉回忆此事,依旧眼神复杂甚至略带痛苦。

  1983年冬,当地决定修建隆兴乡到永兴乡的道路,自认有些修建技术的蒋诚,居然抛下蚕桑技术员的活不干了,主动请缨牵头修路。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乡村修路,绝不是什么包工程赚钱的概念,牵头人没有报酬,修路的也全是本地村民,然后按工分兑现工钱。

  路修到一半,钱没了。村民们放下钢钎捡起锄头,跟蒋诚扭捏地表示想回家干活了。向来不怎么抽烟也寡言少语的蒋诚,据说当时连抽三根烟,末了扔下烟屁股,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大家继续干,钱我去想办法。”

  蒋诚话极少,一旦他开口,那就必定是一个唾沫一个钉,大家闻言又笃定地放下锄头捡起了钢钎。

  很快,工钱来了,甚至连每天的工分标准也没降低。修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直至完工。

  “8年后,爸爸把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当年修路的钱,是他以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的款。”看着父亲严肃而又闪避的眼神,蒋明辉心头一沉,直愣愣地问了一句,“贷了有多少钱?”

  “应该有2400多块……”蒋诚的话,如巨石砸在蒋明辉心头。

  那一年是1991年,蒋明辉年仅23岁,参加工作3年省吃俭用才存了1000多元。而在蒋诚贷款时的1983年,2400元更是一笔“巨款”。

  “父债子还……”父子俩沉默许久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一模一样的这句“父债子还”。

  彼时,蒋明辉有一个已经谈了3年多的女友,正筹划着结婚。面对这样的情况,蒋明辉不敢对女友说,偷偷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换得400元钱,住进了集体宿舍,然后又借了一部分钱,才还掉了这笔贷款。

  如此大事自然瞒不住,女友质问蒋明辉原因,他只是反复念叨“那是我爸的名字贷的款嘛,父债子还嘛,天经地义嘛”。

  “钱一分没得了,房子也没得了,你还想结婚?我看你是脑壳昏!”女友一气之下,远赴重庆主城打工去了。

  事后,蒋明辉还是靠着真情感动了女友,两人最终喜结连理。但是,因为没了房子,婚后的小两口只有住进了女方家中。

  “在农村,我这种情况叫倒插门。”蒋明辉坦言,这些年他为此忍受了不少风言风语,“但没啥后悔的,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事隔28年,蒋明辉的回答,依旧是当初的那几句话,原来时间不曾改变本心。

  “爸爸话少,但跟我们几兄妹说话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蒋明辉继承了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更继承了父亲低调踏实的作风。

  事实上,蒋明辉兄妹五人,除他自己当年因为招工拥有城市户口外,其余兄妹至今仍是农村户口,包括后来退伍回乡的大哥蒋仁君。

  “送我去部队前,爸爸只交代我3句话:当兵就要准备牺牲;在部队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蒋仁君回忆。

  信仰 “国家”二字永远高于一切

  1988年,埋首乡野36年的一等功臣蒋诚,毫无征兆地迎来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一份阴差阳错尘封了36年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因素被发现。

  那一年,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负责修撰《合川县志》,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喜报》载明:“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对原合川县而言,这是一份珍贵史料。但王爵英发现,这份《喜报》“备考”一栏,被注明“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回头查看投送地址,写着“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巧的是,当时的合川,恰恰既有隆兴乡也有兴隆乡;更巧的是,王爵英恰恰又是蒋启鹏多年前的老师。

  “会不会误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从而导致‘查无此人’?”王爵英主动联系上蒋启鹏,并与相关单位核实。

  此事随后得到各方验证,埋首乡野36年的蒋诚,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立下奇功的一等功臣。

  第二件大事,就是随着这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的面世,蒋诚迎来了一份由当时的合川县政府在1988年9月23日签发的通知,这份通知名为《关于蒋诚同志收回县蚕桑站为工人享受全民职工待遇的通知》。

  《通知》中认定“蒋诚同志曾在朝鲜战场立过功,复员回到地方,不管干什么工作,他从不居功骄傲,总是谦虚谨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党工作,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同意蒋诚同志从一九八八年九月起,为蚕桑站正式工人,按全民职工对待,工资定为80元。”

  从1952年上甘岭战役立下一等功,到1988年“落实政策”成为“全民职工”,时间流淌了整整36年。

  36年间,蒋诚没向任何一级组织透露过自己曾经辉煌的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哪怕是正常安排工作的请求,只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默默劳作,甚至个人举债修路,为儿子留下一笔“巨债”。

  而就在成为“全民职工”的1988年9月,蒋诚已60岁零8个月,因超过了退休年龄,他正式退休。

  英雄老去,传奇仍在。

  2015年,蒋诚所在的广福村脱贫攻坚发展油橄榄种植项目,已是86岁高龄的蒋诚,全村第一个带头将全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并自告奋勇给其他村民做劝导工作。

  “老爷子这么些年对村里贡献不少,年纪虽老但威望极高,经他劝导的村民,全部都同意流转土地。”广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元蛟说,在蒋诚神智尚清时,村里棘手的村民矛盾,只要蒋诚出马,基本都可以调解。

  “我是国家的人,我还要为国家做事的!”这是老伴劝蒋诚换下那条早已千疮百孔的绿军裤时,蒋诚倔强的话语。

  对这个老兵而言,“国家”二字,永远高于一切。(记者 陈波)

1 2 共2页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刘英杰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手举红旗的拓荒者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不忘初心 为新闻理...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MakeMyTrip迪普·卡尔拉:为客户创造最好的旅行体验

    MakeMyTrip成立于2000年4月,是印度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业务涵盖机票、火车票、酒店预订以及度假套餐等。迪普·卡尔拉是MakeMyTrip的董事会主席兼集团首席执行官。

  • 訾桂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余热

    今年55岁的訾桂信曾是一名军人,在服役期间他先后获得优秀战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04年,訾桂信退伍后,被皮山县人民政府聘为农业技术总顾问。为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2006年他在皮山县注册成立了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