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野:“演员”是最尊敬的称呼
蓝天野在观众心中,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电视剧《渴望》中慈祥的父亲……在人艺年轻演员心中92岁高龄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蓝天野,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至今无人超越。
-
世警会开幕 成龙谭维维携手献唱主题曲
8日,有警察和消防员奥运会之称的世警会,在成都举办了开幕式。成龙和谭维维以表演嘉宾的身份亮相开幕式演出,并献唱主题曲《欢乐与荣耀》。
图为王媛媛球迷为她定制的台历。 宋佳龙 摄
对女儿最好的家教,莫过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为了感染和激励女儿树立不怕风雨、砥砺奋进的精神,母亲王育平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示范引领。铁路货车信息录入需要收集制动阀数据,因制动阀都安装在火车转向架底部,普通身高的职工蹲下身查看数据都困难,对于身高1.83米的王育平来说就是个大难题。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准确的信息,她顾不上腰痛的老毛病,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确保了工作效率和信息100%准确率。她带领的信息班组有11个工作岗位,《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有厚厚的11本,还有《厂规》《段规》《轮规》等规章制度,身为工长的她对自己严格到苛刻,要求自己必须熟悉所有岗位的作业标准和所有车辆配件的修程限度,工作时间没有丝毫的空闲让她啃这个“硬骨头”,下班后她就把《作业指导书》和各类规章背回家,在女儿写作业时,坐在旁边学习、默写各岗位作业标准……女儿看着母亲如此认真的学习和努力工作,也更加坚定了发奋学习文化知识和刻苦训练的决心。
2009年,王育平将12岁的女儿送到天津体校学习,由于王媛媛身体条件特别出色,文化基础比较扎实,半年后就进入了天津体工大队。然而女儿无法适应每天专业化、高强度的训练,疲惫不堪的她哭着对王育平说:“妈妈,我不想再这样训练了,腰疼、腿疼、哪都疼,我想回家,你带我回兰州吧。”当时王育平正在北京参加铁路信息化管理培训,她匆忙利用周末时间赶到天津,循循善诱地开导女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要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榜样,还给女儿讲述了很多奋斗成才和励志成功的真人真事……母亲彻夜的开导,使王媛媛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了奋斗目标。母女俩愉快地约定:妈妈要好好工作,精检细修,为铁路的安全发展做贡献;女儿要通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进入国家队,为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顽强拼搏!
图为王媛媛球迷为她定制的台历。 宋佳龙 摄
为了实现母女的约定,王媛媛入选天津女排梯队后,更加刻苦,哪怕春节期间也不敢浪费时间。有时她代表国家队打完比赛后,会利用短暂的假期,飞回兰州在家待一天,即便如此,也不放松学习和体能训练,和父母团聚后立即到健身房跑步锻炼,为回队训练做准备……刻苦的训练加上出色的天赋,王媛媛很快在国内崭露头角:2013年世少赛首度登场,2015年U20世青赛轮班副攻,2017-2018在天津女排参赛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夺得冠军......终于,2017年3月29日,王媛媛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一期集训,成为首位入选国家女排集训名单的甘肃籍运动员。
王媛媛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和每一场比赛,更尊重每一位比赛对手,每一次随队征战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等赛事后,她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王育平常对女儿说,要不断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做更好的自己。记得去年国家联赛南京总决赛开赛前夜,王媛媛被查出有伤病,不仅缺席了世界女排联赛南京总决赛,还缺席了亚运会和世锦赛,王育平惋惜女儿错失的比赛机会,更心疼女儿的身体健康,常常彻夜未眠。从手术到恢复,需要2-3个月,王媛媛独自坚强地进行着康复训练,看着队友们出征比赛,她打心眼里羡慕。王育平非常理解女儿的心情,她利用休假时间陪伴女儿散心,并鼓励王媛媛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准备参赛。
近年来,只要有中国女排的比赛,王育平都会陪着女儿一起看,每当中国女排扣出精彩的快攻、拦到关键一球,她就鼓励女儿,“关注每一场比赛,学习每一名队名,身体恢复后你也会走上赛坛,决胜比赛!”
家风是一个家的根和魂,家风是有温度的传承。铁路女职工王育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尽责,带领班组连续四年荣获兰州局集团公司“女职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女儿王媛媛拼搏奋斗,在艰辛的追梦路上传承优良家风,为国争光,这朵铿锵玫瑰将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中愈发鲜艳。
蓝天野在观众心中,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电视剧《渴望》中慈祥的父亲……在人艺年轻演员心中92岁高龄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蓝天野,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至今无人超越。
8日,有警察和消防员奥运会之称的世警会,在成都举办了开幕式。成龙和谭维维以表演嘉宾的身份亮相开幕式演出,并献唱主题曲《欢乐与荣耀》。
从初出象牙塔奔赴肯尼亚工作的年轻人,到如今深耕中非国际贸易的企业家,卓武已经和非洲结缘20多年了。体验过成功和失败,经历过摸索和尝试,卓武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
“在我们村,女娃儿一般上学上到能干活就不上了,我们家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例外。”1974年,缪敏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与别家不同的是,她家三兄妹都读到了毕业。经过3年师范学习,缪敏成了一名教师,回到村小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