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10年了,平时老人一个人生活。女儿出生后,都是我父亲帮忙照看。一个71岁的老人,平时难得有机会享享清福。”洪余德告诉记者。
“全国的医务人员都在支援湖北,我也报名吧?”洪余德试着探探父亲的口风。
看到父亲脸上闪过一丝凝重,洪余德没再往下说。“距出发还有几天,找个更合适的时机吧,先让父亲安安心心过除夕。”洪余德这样想。
可没想到这一犹豫,却让预想中的告别落了空。正月初一一早接到通知:当天赶赴湖北黄冈。洪余德匆匆打包行李,妻子在旁帮着收拾。父亲在客厅,还是熟悉的沉默。
没有和妻子拥抱,也没跟父亲道别,洪余德就出发了。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他每天忙得像打仗,防护服的内里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内衣上每天一层白色的汗迹”。
出于安全防护,工作之外洪余德和同事很少说话,电梯里也保持距离。新春佳节,他乡独处,他似乎体会到母亲去世后,父亲这些年难以言说的孤独。
“写封信给父亲吧。”回过神来的洪余德拿起笔、铺开纸,几百字的信,他断断续续写了3天。这段时间在医院的耳闻目睹,像电影般在脑海闪过。
——有一个女孩,不顾感染风险,留院照顾患有尿毒症、确诊新冠肺炎的母亲,直到半个月后母亲不幸去世。
——有一对双双确诊的老夫妻,起初轻症的丈夫照顾病情较重的妻子。妻子好转后,丈夫病情却加重了,妻子又来细心照顾丈夫。
——有一位同事在给病人气管插管时,护目镜突然起雾,换防护服、换人都来不及了。人命关天,同事不得不摘下护目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操作,然后默默去做自我隔离。
“从没像现在这样感觉到,人和人的命运如此休戚与共。”洪余德说。
“待到春暖花开,我们繁花与共。”洪余德写完最后一句,把信放进了抽屉里。
“这是一封没有寄出的信,写给生我养我、爱我帮我的父亲,也写给一位位素昧平生的父亲。”洪余德话语轻柔,满含深情。
【记者感言】
采访洪余德,最大的感受是同理心。
10年前母亲离世时,洪余德还是医学院的大一新生。陪母亲求医的经历,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更深的理解。“病人都是很不容易的,是最需要照顾的”“我平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对病人好”,这样的表达在采访中被反复提及。
正是这样的同理心,让他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正是这样的同理心,让他如亲人般对待黄冈这个陌生城市的患者。医者仁心,也是闪光的共情。正如洪余德所说,“从没像现在这样感觉到,人和人的命运如此休戚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