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早上9时30分,陆云峰打开了南京路街面的数码摄影摄像器材店,例行打扫、消毒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初次见面时,长江日报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材笔挺、中气十足的中年男子曾与病毒缠斗了一个多月。
回忆那段时光,陆云峰的嘴角微微上扬:“那段时间我一点都没怕,反而在方舱医院和后来的康复驿站学到了很多新‘技能’,切切实实帮到了一些人,也收获了一群交心的‘战友’,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
陆云峰的抗疫荣誉证书。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教病友按摩理疗 成方舱医院里的“中医红人”
“家里祖祖辈辈都懂中医,儿时就记得外婆在我们住的地方很有名气,徒手就可以治疑难杂症,后来母亲传承了她的手艺,我也得到了‘真传’。”陆云峰从抽屉里抽出一摞中医针灸师证书、中医康复理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等,“摄影摄像器材店是我的主业,但中医这门手艺没荒废。”
患病后,陆云峰2月18日住进江岸区方舱医院,看到志愿者招募立即就报了名,直到从康复驿站康复返家。方舱医院刚开舱时,有些病友心理负担很大,常常焦虑失眠气短,“我就挨个和他们聊天,给他们按摩理疗,也教他们一些中医理疗的手法,比如大拇指侧面中线是肺经,多按摩有助于病情恢复,失眠就多按手腕的神门穴助眠等等,也从中医的角度告诉他们不要担心,轻症会很快好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他成为了江岸区方舱医院里的“中医红人”。
出院后的陆云峰在长江新城康复驿站度过了14天的观察期,看到驿站里有一块白板,他索性正儿八经开设起“中医课堂”,每天下午3时至4时就是他的“授课”时间。徒手绘制穴位图、如何通过理疗的方式调理身体各个器官等等,每节课都会有数十个自发前来听讲的“学生”。中医课开得热热闹闹的,导致观察期满即将返家时,病友们都挽留陆云峰,“想再多听听你的课,舍不得你走呀!”“没事儿,以后需要调理了只管来找我,我帮你们按摩、扎扎针!”
于是,在他的摄影摄像器材店里,原本供堆放库存的房间被整理出了一块空地,一张理疗床摆在里面刚刚好,墙壁上贴满了中医穴位挂图,常有病友们前来光顾。“刚刚一位70多岁的病友找我调理了一会儿,还有好几个朋友也常来。说是来调理,其实也是想相互见见聊聊天。”
陆云峰在方舱医院帮病友按摩理疗。
在方舱医院学会广场舞 志愿者最大的意义是“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由于总穿一件绿色的衣服,和护士们一起张罗娱乐活动,陆云峰也被很多人称为“绿叶叔叔”:“调节大家紧张的心情,把快乐传递给大家,是当志愿者最大的意义,心情放松了,好的越快嘛!”
加入到志愿者团队,是陆云峰认为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他回忆,江岸方舱的志愿者团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教太极拳八段锦的,有教各种舞蹈的,还有教做手工花、漫画插画的等等,在驿站还和医护人员一起唱起了卡拉OK、打起了羽毛球赛。“时间排得满满的,大家认认真真调理、开开心心锻炼,方舱和康复驿站的日子都过得有声有色。”陆云峰骄傲地说,那段时间他不仅学会了四步广场舞,还会做全套的手指舞,“康复驿站原本没有音响,我们一提议,工作人员立刻扛着音响送来。做八段锦呀,唱歌呀,跳舞呀,我们带头嗨起来,心情不好的病友们看到了也受到鼓舞加入进来,乐呵呵的,这比什么心理辅导都有效果。”
“康复驿站隔壁区的病友们都好羡慕,看着我们每天活动一场接一场,站在挡板处伸着脑袋围观,都想来我们区哩!”说着说着,陆云峰开心地笑了。
公园组局约定志愿者不散 “我们的感谢要有行动”
痊愈后的陆云峰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每天9时30分开店,晚上则经常和朋友们约着去曾经住了20天的塔子湖体育中心踢足球,“再次和球友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感觉太好了!”
上周六,陆云峰和曾经一同并肩“战疫”的江岸方舱志愿者们相约来了一次痊愈后的重聚,并在他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下午,解放公园,我们一大帮战疫成功的战友们欢聚在一起,经商议,大伙都同意今后多做实实在在的公益来感恩和回报社会。此次相聚是大家做群体性公益活动的开始,正能量满满的。”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个“战友群”永远不会散,“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而来,免费救我们的命,我们的感谢不想只是嘴上说说,要有行动。”
发起公益活动的“战友”被他称为“盛老师”:“盛老师前阵子组织我们为沙漠植树捐款,我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捐了不少,最近我们想再凑点资金去福利院看望和帮助孤寡老人和孩子。”他说,一个普通老百姓做公益的力量可能很小,但团结起来力量就是无穷大,“以后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力所能及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长江日报记者 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