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排的2020:心中有目标 身边有战友
“2020年格外特殊,不论对我们的球队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极其艰难、很不平凡。整整7个月,我们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8月29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发表长文,回顾和总结中国女排的2020。
-
叶锦添:创作就像“打跟头”
因为“考古女孩”钟芳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迎新展台,在这个开学季收获了更多关注。
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考出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最后,她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因为这是心之所至。
高分考生去了冷门专业,社会上也有不同声音。9月1日,是北京大学本科新生报到的日子。上午10时左右,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钟芳蓉此前已经完成了报到手续,正式开始了她的大学时光。
女孩并不希望再被过多打扰,学院也尽力保护学生。陈建立强调,不止是钟芳蓉,任何同学,只要来到北大,来到学院,喜欢考古专业,学院就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培养好。“找到自己的兴趣,这是最关键的。”
至于专业,无所谓高低贵贱,也没有“冷门”和“热门”之分。陈建立说,考古是人民的事业,可以帮助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它不意味着“穷”,也不等同于“挖土”。“考古对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陈建立表示,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不从事考古业,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涯,都能为他们的人生路奠基。
今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将迎来50多位新生,北京女孩董思奇就是其中之一。
她通过“强基计划”进入考古文博学院。董思奇向记者展示了新生报到时学院送上的“见面礼”——好几本大部头的考古学相关书籍。
“我喜欢历史,也喜欢逛博物馆。”董思奇觉得,自己的性格和考古学是“绝配”,她就想安安静静做点喜欢的事情。
暑假期间,她在网上看到了钟芳蓉的新闻。那时,董思奇还不确定自己能否进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心里生出的是对这位未来同学的羡慕——能去北大念考古,真好啊!
董思奇觉得,身边的同龄人对考古并没有什么偏见,也不会因为这是所谓的冷门专业而刻意避开。她期待这种“既在书斋又在田野”的生活。“我愿意去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以后我肯定还是要留在这个领域。毕业之后可能去研究所、考古队或者博物馆,都挺好的。”
投身基础学科的学生,在交谈中都会说出同样的词——兴趣。
来自上海的学生陈宇骁,在高考分数出炉后就豪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专业。他喜欢量子物理,觉得它“反常识”,以后也想在微观世界做更多探索。
北京学生吕喆也是一门心思奔着物理专业来的。“没有考虑过其他专业。”吕喆说,物理是基础学科,念物理,将来的职业选择范围反而可以更为宽广。而且,物理世界令他着迷。如果将来有机会,吕喆希望能做科研。“不断突破知识的边界,发现新的东西,寻找规律,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和吕喆同分数段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其他专业。“从同学们的选择来看,物理至少不算热门吧。”不过,冷不冷门对个体来说并不重要,吕喆坦言,选专业的首要考虑,还是兴趣和爱好。
从青海来到北大的女生赵雯昕念的是数学,这也是她填报志愿时的第一选择。
“有句话叫科学改变世界,数学改变科学。”赵雯昕说,“我觉得,如果想要在科学上取得长足进步的话,首先要有突破的就是数学。”她期待着,能把数学上的突破转化为科学上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她愿意投身数学,在都是聪明人的数学科学学院,打开科研的大门。“我入学后的目标就是:跟上,别掉队。”赵雯昕笑了一下说,以后的路还很长。(记者 张盖伦)
(科技日报北京9月1日电)
“2020年格外特殊,不论对我们的球队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极其艰难、很不平凡。整整7个月,我们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8月29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发表长文,回顾和总结中国女排的2020。
在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见到小方时,她刚结束暑假最后一期生存挑战营。炎炎夏日里与孩子们5天4夜的朝夕陪伴,让这位90后姑娘的皮肤晒得黝黑,但她的脸上却丝毫不见疲惫。特别是聊起“野生君”,立马元气满满。
在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记者专访了博纳集团董事长于冬,他谈了今后新主流电影该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