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筹钱出力,一砖一瓦造梦
回到西湖李家后,李豆罗突出“红石路、马头墙、碧绿水、满村树”的特色,按照“先村庄,后田庄;先村容,后文化,再产业”的步骤,与村民为西湖李家的“田园梦”奋斗。
西湖李家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保留着许多明清古宅。李豆罗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请来精通古建筑修缮的施工队,修旧如旧,针对房屋的破损程度,采取“穿衣戴帽”的方法进行维修,把人字墙改成马头墙,保留明清古宅的建筑风格。
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李豆罗带领村民植树造林,从田边到路旁,从村巷到山林,到处是树木。“到目前为止,村里的房子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水库挖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旱地整了一遍。”作为村里搞建设的“总协调”,年近70的李豆罗付出了巨大艰辛,“每天都要愁四个字:钱、天、人、电”,而最愁的是没钱做事、没人做事。
“我现在就像个‘老乞丐’,见人讨钱,没钱赊账。有钱大干,没钱使劲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李豆罗风趣地说,“我的钱哪里来?就是三句话:乡邻相筹、友人相帮、项目相凑。”
为解决资金问题,李豆罗在村里搭起募捐台带头捐款,“老人拿出养老金,学生拿出压岁钱,嫁出的女儿回娘家捐,姑爷女婿上门捐,一年又一年,已形成惯例。”
今年夏天,两位从浙江杭州来的观光客,请爱好书法的李豆罗为他们各写一幅字,每人为村里捐出1万元。而只要有人到西湖李家来参观,李豆罗就宣传动员他们捐款,“10万不嫌多,1块钱我也要。捐了1块钱,我就有了一块砖。捐了10块钱,我就有了一块红石。”
在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取得成绩后,很多政府项目向这里倾斜。水利、林业、农业、新农村等项目都来了,为西湖李家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缺资金,没钱请专业技术人才。“工地上电路出故障了,全村找不到一个懂电的,只得打电话到外面去请。”西湖李家的青壮年都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只有280人左右,基本是老人、小孩、妇女等。李豆罗把留守村民发动起来,“不管七十还是八十,能干多少是多少,每天挣得到几十块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