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温华平:从“小温哥哥”到“小温叔叔”
//www.workercn.cn2014-03-08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小温叔叔!”“小温叔叔!”……上周六早上9点半,作为太阳村清晨的第一批访客,背着沉甸甸双肩包的温华平刚一出现,还没来得及把背包放下,就被一群孩子团团围住。尽管上个星期刚见过面,在一朵朵太阳花装饰着的活动室门口,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早上6点起床,把前一晚准备好带给孩子们的东西再整理一遍,不到7点就得坐上特8路公交车,到西坝河转乘942路,12站后再换乘一趟856路……近3个小时的公交车、40多公里的路程,这几乎是温华平每一个周六的开端,这条路他走了足足12年。

  封面上印着卡通图案的《小锡兵》、《百灵鸟和它的孩子们》;一盒铅笔和橡皮;一厚摞作业本……犹如一个百宝箱一样,温华平从双肩包里拿出了自个儿准备的礼物。冲其中几个男孩子眨了眨眼,温华平递出了一叠奥特曼卡通图案的贴纸,这是孩子们拜托他的心意。

  “上礼拜走的时候,几个孩子把我拉到一边,让我下次给他们带一张奥特曼贴纸,他们要送给刚来村里的胖胖。这不,我和我媳妇都快把我家边上的小卖部翻遍了!”趁着太阳村里的老师帮着发东西,温华平裹着一筒卷纸一样的东西又走进了活动室里侧。展开一看,却是一张两米来长的黑板纸。这是他特意从网上淘来的,“我去朋友家玩时,看到他家小朋友在用。我立马想到村里的孩子了。”

  原来,专门收留服刑人员子女的太阳村里孩子多,10多间屋子住了100多个孩子。平时没有更多的画纸和彩笔,有淘气些的孩子就直接画到了墙上,清洗起来便格外麻烦。先是用抹布把一面墙壁上下擦了一遍,温华平把这张黑板纸整整齐齐地贴在了正中央。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用粉笔在上面画画、写字了。

  温华平和太阳村结缘,始自12年前的一个承诺。

  当时温华平20出头,刚来北京不久,还是大兴油库的一名普通工人。1月初,和他们同租一间公寓的一个朋友向他们讲述了太阳村的故事。当时这个专门收留服刑人员子女的社会机构,刚刚成立不到一年,正处在缺钱缺人的两难境地。二话没说,温华平跟着几个年轻人就来了太阳村。

  那时候,村里不少孩子都是刚从外地来北京,在附近的板桥小学上学。可孩子们基础差,总是跟不上学校里的进度,温华平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补课。一直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怎么问都是一副有耐心的样子,温华平很快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第一次给孩子们上完课后,临走出大门,一个孩子追出来拉住温华平的衣服,仰着头问道,“小温哥哥,你下周还来吗?”

  “来!”看着当时10岁的吴小华,温华平应了下来。“最开始是为了承诺,答应了就要来嘛。后来成了习惯,不来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渐渐地,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聚会必须选在周日,因为周六温华平有事儿。

  12年里,太阳村里渐渐布满了温华平的心意。4岁以下孩子居住的“宝宝屋”里,温华平从宜家买回来的窗帘有些摇摇欲坠,他正琢磨着再换一套;“德国妈妈屋”里,告示板上留着他写的字,“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会加减法,下次有奖励”;从原先只能在暖气片上热水喝,温华平他们帮着建起了锅炉房……

  除夕夜,温华平夫妻俩是在太阳村过的。这一天原先从太阳村里走出去的孩子们从各地赶回来,大伙儿一起包了一大锅猪肉白菜馅饺子。20来岁的小伙、姑娘叫着“小温哥哥”,年幼的孩子叫着“小温叔叔”,温华平心里暖暖的。(本报记者 张倩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