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3位志愿军战士63年骸骨无归 子孙表示将继续寻找
//www.workercn.cn2014-04-04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上周,437具中国志愿军遗骨从韩国回归故土。在北京各处的零散烈士陵园里,也有一些志愿军战士墓,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的没有骸骨,有的则姓名湮灭。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昌平区大汤山烈士陵园。大汤山村烈士家属李家振介绍说,陵园21座烈士墓中,有3座分别属于志愿军战士李景忠、陈天祥、王崙山(音),但这三座墓里并没有骸骨,关于三位战士的具体生平,村里也无人知晓。

  李家振只知道三位志愿军战士中,李景忠结过婚,而陈天祥生前因家境贫困,才来到位于昌平区舅舅家跟着舅舅学做木匠。“后来响应号召,陈天祥就入伍当兵奔赴战场了。”李家振说,直到抗美援朝结束,陈天祥的舅舅接到村里通知才知道外甥已经战死朝鲜战场。“至于什么时候牺牲,如何战死,尸骨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李家振摇摇头说,因为李景忠、陈天祥、王崙山都是从昌平入伍参军,并于1951年参加志愿军,所以牺牲后,村民便为他们立下墓碑。

  李家振回忆说,由于当时村里穷,所谓的烈士墓只是一座座黄土堆,村民找来较为规整的木头,在上面刻上三位烈士的名字,安放在黄土堆上,以此来祭奠逝去的烈士们。如今,李家振已经75岁,三位志愿军烈士的亲属都已无任何消息。每年清明去祭拜哥哥时,他都会额外多带上几份糕点,站在空墓前,祭拜三位志愿军战士。“希望早日找到他们的骸骨,让他们的尸骨回到家乡,回到村子里”。

  1951年2月17日,邓其平、邓菊平兄妹的父亲邓仕均跨过鸭绿江,从此再也没有回来。邓仕均牺牲时,邓菊平只有4个多月大。她说,在沈阳、丹东以及中国其他城市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并没有父亲的墓碑,只是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里,曾安放了父亲的一张照片。邓菊平和哥哥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回父亲的遗骨。“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即使在我们有生之年,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我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也会继续找下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