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天的塔城市,树枝吐出新芽,小草露出绿苗,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裕民县察汗托海牧场库勒村的大棚果蔬已是满棚尽彩,绿的叶、紫的籽、粉的花、黄的果。
5月20日,在村民马志芳家的两个设施大棚里,各种鲜嫩的蔬菜郁郁葱葱,地里套种的一米高的蟠桃树有的也已经挂果,马志芳正手把手的给村民马志强讲解如何做葫芦瓜的人工授粉。
“在种植果树方面,马志芳是个能手,我们都愿意和他学”马志强一边学习一边说着。
今年43岁的马志芳在村民心中是一个有头脑、肯钻研的“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过上了好日子。富起来的他还不忘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因为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察汗托海牧场库勒村清真寺阿訇,他说:“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的人富起来我才高兴”。
库勒村现有村民136户,586人,伊斯兰教信教群众50人。从1995年开始马志芳就在库勒村清真寺担任阿訇一职,到现在干了有十年,他在主持教务的同时,依靠科技勤劳致富,成为信教群众学习的榜样。2010年裕民县政府将库勒村作为全县大棚蔬菜种植试点村,开启了牧场种植设施农业的头。2010年马志芳承包了库勒村两座蔬菜大棚,他带领一家人拉运材料,夯筑土方,没有大工,就自己干,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建成了两座大棚,当初不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在场党委和管委的鼓励帮助下,通过外出学习、参加科技培训,马志芳不断提高着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精心育苗、移栽、施肥、浇水……,当年就取得了良好效益,这两座大棚让马志芳全家忙得不亦乐乎,马志芳兴高采烈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大棚蔬菜的优势就是反季节,你无我有,你迟我早,让黄瓜提前到春节上市,把西红柿推迟到入冬上市。一个大棚差不多一亩,一年至少有1.5万元的纯收入,仅两个大棚今年我们家可以增收3万元”。
当第一批新鲜蔬菜成熟后,他在村里挨家挨户送菜,让每户人家品尝大棚蔬菜的口感,鼓励他们也发展设施农业。因为上的是农家肥,绿色无污染,蔬菜的口感好,销路也很好。村民们见经济效益好,也纷纷跟着发展设施农业。
村民马志强就是其中的一家。2011年他把自家院子里的一亩地利用起来种蔬菜。马志芳知道后常常来他家给他传授经验,现在这一亩地每年也能给他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把本事学到手,明年在院子里盖两个大棚”马志强信心满满的说。
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2011年马志芳买来电脑,跟儿子学习电脑知识,在网络上查询如何选种子、如何判断病虫害……,之后他把学到的知识再教给其他的种植户。为了帮助村民发展设施农业,他在自家的大棚里育苗,把这些苗免费送给村民。此外,他还不断尝试种植新的品种,如果试种成功再帮扶其他村民种植。
在马志芳家的大院里,停放着各种中、小型农机设备:拖拉机、气播机、打药机、秸秆还田机。除了“大棚种植能手”的称号外,他还是村里的“农机专家”, 靠着一股钻研的劲,从田间作业到机器维修,他操作的得心应手。村民家中的农机出现问题常常找他解决。有了这一“本事”,他在村里承包了1000亩地,负责春播期间的耕地、播种等机械操作,利用机械,20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挣两万块钱。自家的130多亩地每年也能给他带来八万元左右的收入。“只要勤快就能过好日子”他常常和村民说。
今年23岁的村民马强就拜马志芳为师学农机技术。去年春播时节,他承包了800亩地,利用机械,挣了一万多元钱。
富裕起来的马志芳时时牢记自己作为阿訇的职责,在每周五的主麻日上他认真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一些惠民政策,还经常教育信教群众要靠双手努力劳动,依靠科学脱贫致富。在清真寺右边的一间房子里还摆放着100多本书籍,里面都是惠民政策、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内容。(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