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有一支被称作“金峰雄狮”的民间表演队,63岁的邓乾元是掌门人。1975年,他迷上舞狮,从此,这个“雄狮梦”一追就是40年。如今,他已组织当地138名农民,全国各地接单商演。
138名农民学舞狮全国各地接单演出
“深蹲、跳、跨腰、甩接……”7月20日下午,邓乾元指挥“两头小雄狮”,在自家院坝的阴凉处训练。院门口,他35岁的儿子邓强正和同村的3名队员一起,将道具从一辆面包车上卸下来。
邓乾元告诉记者,邓强他们一行4人刚从遂宁表演回来。正在排练的这一组,明天要去江油表演。“我们目前参加的都是开业典礼、婚礼、寿宴一类的活动。”他告诉记者,他们的演出平均每场8-9分钟,总酬劳2000-3000元不等。
在邓乾元的雄狮队中,目前共集结了138名镇上的农民。除了他自己,队员中年纪最大的已50岁,最小的18岁。其中,核心队员50名,平均年龄38岁左右。“平时我们就在家务农,接到订单,谁有空谁就去演。”
今年42岁的李大明,1997年开始学习舞狮,如今已成为雄狮队的核心队员之一。他每个月都能接到10余场演出,扣除花费,每月仅演出收入就有3000元左右。
传承取经两不误“金峰雄狮”名声渐长
“金峰镇自古有舞狮传统,但到了清代,借力川剧演出的舞狮暖场,更是红极一时。”邓乾元告诉记者,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左右,其祖师爷李云植与当地政府组建了一个金峰川剧团,时称“李家端公班”,非常活跃。之所以红,不仅因为川戏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川剧团有个舞狮队,每场戏开场,舞狮必做开场秀,瞬间活跃气氛,吸引大批戏迷。
而作为“金峰雄狮”的第四代传承人,邓乾元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儿时就跟着舞狮队走村串户,熟谙每一个角色。后来,随着新的娱乐方式冲击,雄狮队几乎全部解散。
1997年,金峰镇成立文化站,邓乾元当上金峰镇文化专干。他说服文化部门出资10多万元,购买了20头雄狮道具、10套锣鼓,用于组建“金峰雄狮”表演队。他花了3个多月时间,走村串巷寻访有舞狮经验的队员。同时,他还收集整理原“金峰雄狮”的演出技巧,编排成训练教程。
2003年,为了让“金峰雄狮”更具国际范儿,邓乾元一行5人赶赴醒狮起源地——广东省佛山市,花了近2万元,学习了10余天。“梅花桩就是那时学会的,我儿子现在还练会了盲跳梅花桩。”
经过10多年的传承发展,如今的“金峰雄狮”自成一派。道具借鉴广东醒狮的造型,表演者无论是狮头、狮脸、眼睛,甚至眨睫毛、张嘴等动作都相当流畅。演员表演不论单脚、双脚、上肩、打滚、跳跃都生动紧凑、行云流水。
表演订单多了,农闲时,农村的壮劳力也开始主动来学习舞狮。渐渐地,邓乾元发现自家的院坝不够用了,于是,他有了修一处传习所的想法。2011年,邓乾元打起家里7亩自留山的主意,找人规划设计了一栋三层建筑,教学、排练、演出舞台、食堂、住宿、仓库一应俱全。不料,工程还没完,已没钱继续修建。如今,他计划着通过10年商演,攒够修房子的钱。(记者 朱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