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戈叔亚在贵州公路“24道拐”
他通过朋友找到一些当年的旧报纸杂志和外文资料,并与海外的中国、日本、美国老兵以及老兵组织取得联系,然后将所获的支离破碎的资料、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对比和更正,再带着军用地图、指北针、录音机、照相机,前往滇西实地考察。直至多年以后,滇西抗战的轮廓才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滇西像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滇西龙陵县的松山,就埋藏着许多秘密。
发生在1944年6月至11月的龙陵战役,是一场异常艰苦激烈的攻坚战,中日双方集中了10多万人在龙陵县城以及周边几个山头反复厮杀,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中缅印战区任何一场战役。龙陵之战最终以中国远征军的胜利而告终。
戈叔亚第一次去松山,是1985年6月。他坐班车、拖拉机、步行,一路走一路问,用了两天时间,才从县城到达松山脚下。
当戈叔亚筋疲力尽地爬到松山山顶时,眼前的一切惊得他瘫坐在地:整个山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坑窝,显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可怕的战争。
后来,他在山下村民家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发射过的没有发射过的、爆炸的没有爆炸的、不同型号不同口径的枪弹。这场战争的惨烈,在多年后还清晰地留存着它的伤痕,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方圆几十公里的村民都上山来捡满山遍野的弹片、弹壳,常常将供销社的大院堆得满满的。
后来,戈叔亚多次上松山寻找史料。这场战役,中国人虽然胜利了,但胜利得那样凄楚。“留在大山上的伤痕看得见,但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痕是看不见的”。戈叔亚发誓要找到松山战役中,中国军阵亡将士的全部名单,将他们的英名排列供奉起来。
在走访众多远征军老兵时,戈叔亚希望能从老人的口述中还原当年战争的各种细节,但是他发现,每次采访,老人们讲述从缅甸惨败回国途中的故事要比入缅作战的多得多,常常说得泣不成声。已经不能说话、重病躺卧在满是排泄物的床上的老兵漆云鹏,才听戈叔亚说出“野人山”三个字,竟号啕大哭起来。
位于缅甸北部的“野人山”,林莽如海,山峦重叠,林中沼泽绵延不断,豺狼猛兽横行,瘴疠疟疾蔓延,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撤退时最悲惨的一条路线,数万官兵死在山中。但是关于这段撤退的历史,大陆几乎无史料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