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蒋平在帮助孙红茹调试助行器。本报记者韩雪洁摄
他曾经靠乞讨和捡废品维持生计;他曾经感受到好心人给予的温暖,让他走出绝境。如今,他在长春开起了维修电动车、摩托车的修理铺,当上了“小老板”,但他的全部心思却用在了帮助那些生活艰难的残疾人身上。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无私的爱心,给许多残疾人带来幸福、快乐和尊严。他的名字叫蒋平,一位来自安徽的纯朴善良的汉子。
9个人的特殊“大家庭”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皓月大路与辽阳街交会处的一个修车铺,陈旧的三间平房,门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电动车和摩托车,房顶上悬挂着一块大招牌:“蒋平助残中心”。敞开的修理铺内,一个师傅正“坐”在地上忙活着。他是一位残疾人,一看就不能站立,然而他的动作娴熟,埋头专注地干着活。蒋平闻讯热情地迎了出来,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上身穿着长袖T恤衫,下身穿牛仔裤,脚上穿着旅游鞋。见到记者,他笑了笑,“知道你们要来,我特意去早市买了这件新衣服,平时都穿工作服。”
我们的话题从蒋平店里雇用的几名残疾员工谈起。“残疾人能胜任这样的维修工作吗?”“其实,他们在我这里能干点啥就干点啥,不会技术的,就给顾客的电动车打个气、充个电、收个钱,每天在这儿有说有笑的非常快乐,我开店不需要多少利润,够给大伙开工资我就挺高兴。”蒋平说,“你别看他们身体有残疾,但大家都很勤快、聪明。你们看到正在干活的张师傅,已经是我的重要助手了。”
趁着张师傅休息,我们和他聊了起来。张师傅说:“我今年41岁,来这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以前也参加过残疾人招聘会,但像我这样两条腿还有左胳膊都患有小儿麻痹的人,很难找到工作。认识四哥,是听说他能给残疾人量身定做助行器,我就找到了他,他只收了我买材料的钱,我终于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在跟四哥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他值得信赖,就提出到他这儿帮忙,四哥说,‘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们吃的。’他对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现在我学会了手艺,开着‘小车’上下班,还有了一定的收入,生活特别充实。”
跟张师傅一样,每一位在蒋平的修车铺工作的残疾人,都对他充满了信任感,并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他们都亲切地称呼蒋平为“四哥”,因为蒋平在家里排行第四。
她叫魏巍,是一位身材娇小的漂亮姑娘,坐在修车铺仓储间的电脑桌前,见到记者,她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得了脆骨症,出行必须靠轮椅,原来在外地工作过几年,当收银员,得经常上夜班,后来就不想干了。回到长春,工作也不好找,有一天,在大街上碰到了我们老板,就到他这儿来了,已经两年多了,主要负责进配件,早晚给大家做饭。”谈起蒋平,魏巍笑着说:“四哥这人心眼儿特别好,善良、宽容,特别节俭,不歧视残疾人。他虽然是老板,但是他的钱都没攒下,都用在我们一日三餐、开工资和买零件上了,他组建这个‘大家庭’不容易,他兜里一般就几十元钱,用的很多东西都是别人送的。”魏巍真诚朴实的话语里透着对蒋平的敬佩。
蒋平的店里还有一个高个子女孩姜红,今年27岁,智力有残疾,不识字,眼睛高度近视。几年前,姜红的父母相继去世,由于经常受到蒋平的帮助,她就到蒋平的店里帮忙,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蒋平说,店里还有几位兼职的残疾人,一位陈师傅,腿不太好,他每周二、四、六去送报纸,其余的时间来店里兼职打工,还有张大姐,每天中午来给大伙做饭,此外,还有王师傅、齐师傅、小王亮,一共8位员工,加上蒋平,组成了一个9人的快乐“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