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诚信老爹”李开诚出品记:“在临终前,或许还能还10万元”
//www.workercn.cn2015-01-1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村里的一名干部听说,李开诚的儿子生前“回村开的都是加长林肯”。关于他的死亡,村民中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因为欠了许多债务,在一次被债主追债的时候跳了湖,“可能是痉挛了”。

  当然,在宣传李开诚的故事里,这些“真相”都是显得不那么重要的另一面。

  村委会主任任相华记得,李开诚的事,是2014年年初一位当地报社的记者下乡搜索素材的时候,他向记者提起的。“我们平时不太敏感,但记者不一样”。

  后来,从地方到省里再到中央的媒体,一拨拨地赶到这个位于泰州西南的村庄里。村民受其感动主动减免债务的故事,也从2014年3月报道中的“张甸镇村委会主任任相华说,如今,十几位债主主动提出减免了一半的债务”一句话,扩充到了600多字,其中包含不少细节。

  据李开诚回忆,总共可能有四五人减免了他的债务。他说:“因为我年纪大了,又一身病,要的多也要不到啊。”这件“过度宣传”、“过度包装”的事儿,在他看起来很简单。

  6月,李开诚入选“中国好人榜”。

  “从去年到现在来了许多人。”张甸村的大学生村官李婷说,走进他家那座青灰色的房子里的来访者,“平均每星期至少一个”,除了记者,还有各级来考察的人。

  李开诚把这些人领进破旧不堪的家,一遍又一遍地掀开生锈的锅盖,打开光亮微弱的灯泡,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生活,人们则一次又一次把“诚信老爹”的称号加在他已略显驼背的苍老身躯上。

  如今在他黑黢黢的家里,除了从房顶上垂下来的几盏没有灯绳的灯泡外,唯一算得上电器的,只有一台老式的21英寸电视机,和一个破烂的三角牌电饭锅。有时候,锅里面糊成一团的剩饭,也成了新闻图片。

  “上面对我很好啊,还记得我这样的。”坐在自家的屋子前,这可以算作李开诚对记者的开场白。

  张甸村所在的张甸镇一名宣传干部说,从2007年开始,镇上就开始评选十佳模范村民,每个大学生村官还配发了一本“村民道德新风录”,记录本村发现的好人好事,在每周一、三、五村里召开的大会上,定期汇报。“我们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制造出一种大家都想做好人的愿望”。

  看起来,这些措施很快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果。“今年我们就有一个中国好人,4个中国好人候选人。”镇上的宣传干部说。2014年7月,当地媒体还刊发一篇文章,论述张甸镇好人“森林效应”。李开诚是其中最让人骄傲的一位。

  他的故事,被一名村官记在新风录上,还带到泰州市的几个单位进行报告。有一次她甚至在演讲中流下眼泪。

  “就是被他这种精神感动。”这位还显得有些稚嫩的村官说。为了烘托气氛,她特意选择了节奏舒缓的《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

  在张甸镇去年新修建的“善行广场”,李开诚推着自行车去扫地的照片,被放在了入园显眼的位置,旁边石头上还有两个鲜艳的红字“诚信”,是这位农民题写的。

  来自四面八方的来访者,时常会有人给李开诚塞上一沓钱,或是送上慰问品。他有时不太分得清楚这些人是记者,还是各级的宣传干部,但总是试图用相同的办法回敬——送锦旗。

  村子里为了资助他,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扫街的差事,“就是为了找个名目给钱,年底对他的考核只会松不会严”。村主任任相华还每月给李开诚买上5斤肉,“都是自己掏腰包,大约从去年春天开始”。

  这时,李开诚已经独自还了5年的债。

  从四面八方找上门的债主里,不仅有李开诚的亲戚朋友,还有很多儿子生前的朋友,甚至包括高利贷债主。其中两名情绪激动的债主,在李开诚儿子丧礼刚结束,就砸烂了他家的窗户。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