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草民抗战 “二乔”传奇
//www.workercn.cn2015-03-21来源: 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和平年代

  重逢“小八路”喜宴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没有领军人物站出来组织,群众再爱国也是无头之鸟。

  到1944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度过了最困难的相持阶段,迎来了局部反攻的时刻。此时,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更加强大,具备了反攻的能力,抗战胜利前夕,已占领了除青岛市以外的胶东全部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乔洪珍与曾经积极参加支前运动的青妇小队队员王淑善结婚。在喜宴上,乔明志去乔家村喝了喜酒。英雄再相逢,把酒言欢。1952年,乔明志以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身份退伍,于1956年担任平里店镇供销社饭店经理。

  当年的小八路乔洪珍,身怀乔明志教给他的一手好枪法,先是转战在胶东战场上跟日寇搏斗,抗战胜利后又参加了解放潍县和济南的战役,继而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渡江战役中,他乘坐的渡船被敌人的炮弹击中沉没,他和战友们全部落入江中。当他醒来时,已经双耳失聪,变成了“聋汉”,躺在部队后方医院里了。经治疗,乔洪珍恢复了听力,于1950年复原退伍。

  按照当时的政策,他可以在父亲乔天华工作的济南市工作。可是,乔天华却要求他回家乡务农。

  乔洪珍一开始不理解父亲的决定,等父亲讲完了理由,他明白了。

  乔天华说,咱乔家村因为是“八路窝子”,乡亲们的房子大部分都被日伪军烧了,至今还有许多没盖起来。难道咱爷儿们忍心眼看着乡亲们受苦,咱们在城里享福?你要回到乔家村,带领乡亲们重建家园,学习苏联成立集体农庄,使乡亲们尽快脱贫。

  乔洪珍痛快地回到家乡,当上了农民。然而返乡后的日子并不轻松,有血有泪。1958年,父亲被错划成右派,带来一连串的动荡和创伤,母亲曾在乔家村主持土改工作,也得罪了不少人。乔洪珍甚至被人背后放过黑枪。

  乔洪珍最后一次见到乔明志,是在1971年。

  乔天华“文革”中身陷囹圄,当时正在齐河劳改。全家人挣扎于泥潭之际,乔洪珍抽身去探望父亲,取道掖县先看望了乔明志。没想到,乔明志同样处境艰难。病榻前,乔洪珍对乔明志报上小名:“我是小培。”

  乔明志含糊间答应:“这个对,这个对。”乔洪珍不敢再问别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1979年,曲波小说《桥隆飙》面世,从一个草莽英雄的角度揭开胶东平民抗战力量的冰山一角。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中的“柳八爷”,原型亦取材于乔明志。

  1979年6月,乔明志在掖县去世,享年73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乔天华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待遇,恢复名誉。1989年5月,乔天华在济南逝世,享年86岁。

  乔洪珍和老伴王淑善守着乔家老屋,安度晚年。有乡亲替乔洪珍抱不平:如果转业时在城里参加工作,乔洪珍现在就是离休干部,每月工资上万元,老了还有护理费。只因为当年听了父亲一句话,他就放弃了城市的工作,回家当了农民,现在每月领取不足八百元的生活补贴,过着清苦的日子。

  乔洪珍却不这么看。他说,钱多钱少算什么?我们老两口不是还活着?而且活到八十多岁,子孙孝顺,心情舒畅。多少死去的烈士,姓名都没留下!俺这辈子,活得不怨。 (本报记者 卞文超 本报通讯员 孙洪涛 孙京信)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