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康英勤:守定年画不放松 看门人变传承人(图)
//www.workercn.cn2015-05-2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康英勤向本报记者展示其年画作品。曹斌摄

  “我就喜欢干这个!”提起年画,康英勤开门见山地说,语气诚恳,目光坚定。

  用21年的时间,从武强年画博物馆的看门人蜕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支撑康英勤的,就是“兴趣和坚持”。

  辗转学画奠基础

  康英勤1965年出生于河北省武强县肖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而武强县是享誉中外的年画之乡,年画便自然而然成为他学习模仿的对象。“有空就在纸上、地上、墙上学着画。”初一时,武强县文化馆组织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康英勤废寝忘食地学了10天,不仅掌握了美术基础知识,而且“有幸认识了年画专家王兴邦老师”。高中毕业后,因腿有先天性残疾,康英勤待业在家,把更多时间用在了琢磨人物画上。

  1983年,康英勤参加了武强县文化馆组织的年画培训班,为期一年多的学习,让他对年画的制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先学做工具再学绘画、刻版、印刷,熟悉了年画制作的整个流程。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乡下的画店制作年画,或者画美术广告、制作牌匾。”回忆这段为他后来的创作奠下坚实基础的岁月,康英勤依然很兴奋。

  后来,为了边学画边养活自己,他还辗转到过衡水、北京……

  复制作品得精髓

  1987年,正在筹建中的武强年画博物馆,需要一个看门人来保管从民间收集到的画版。负责画版收集、整理工作的王兴邦推荐了康英勤。虽然每月只有15元的工资,但康英勤有了进一步接触武强年画的得天独厚的机会。

  从此,认认真真看门的同时,康英勤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学艺上。每月的工资除了给家里几元钱外,其余都花在了买工具、书籍和练基本功上。“白天印裱年画资料,晚上复制年画。看得多了,练得多了,就完全了解了年画的种类、艺术风格及其制作工艺,找到了感觉,然后有了自己的想法。” 渐渐地,他成为年画之乡的一名艺术新秀。

  康英勤笑着讲了一个小故事:2010年,武强博物馆请人作了一幅年画参加世博会,馆长让我看看怎么样。我也想试试,就对馆长说自己也创作了一幅,馆长说那也看看吧。我连夜赶制,第二天馆长一看,拍手道:“哎呀!这幅才有年画味儿,用这幅!”2012年,这幅《祥和世博》获得衡水市“喜迎十八大,助力马拉松”书画作品展特等奖。

  “馆长说的‘味儿’就是我在不断地看、复制中得到的,实践更有用。”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