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生活探访:
蜗居仅4平方米摆三个摊为生
苏晶晶租住在上海南站北侧一条弄堂,低矮逼仄,是典型的“城中村”,据说年底就将拆迁。
苏晶晶住的房子被隔出两层约六个房间,属于她的,是其中一个4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月租200元,她住进来还不足一个月。除了一个堆满了物品和书籍的货架,只有一个黑色的折叠椅。因为没地方放床,她晚上就睡在这个可以放平的折叠椅上。
“我跟你说,我被骗过好几次,所以我不能相信你,这个世界上骗子太多了!”苏晶晶说,“我2008年到上海时就被骗子骗走过2万元,当时的2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了吧,没被骗走的话,我早就是公司老板了,不至于我爸妈现在60多岁了还在种田。”
每天上午9点,她都要去进货,馒头、大饼、茶叶蛋……然后拎着大袋小袋坐公交车回来,在弄堂十字路口摆下三个小摊,卖水果瓜子、茶叶蛋蒸饼,以及三本薄薄的手写复印册和一些发圈。
她的手写复印册分别是《自然科学》、《世界之最》和《人生哲学》,售价2-8元不等。“跟你说,我经常看书写作的,我是很有学问的。”她说,因为刚开始卖,现在买的人还不多,接下来她会把这些小册子放在微店中出售,种类也会增加到十几种。
为何要手写?她恨恨地说:“我去问过复印店的人,帮我打一下字要几十块钱。”
5月21日,城中村人来人往,但苏晶晶的商品始终无人问津。无聊时,她打开桌子上放着的光盘播放机,看起了“名家说《弟子规》”的讲座,“我房间里的很多书也都是社会学的,我很喜欢这方面的内容。”
但在邻居看来,苏晶晶却不是那么好沟通,“搬来还没一个月,就因为琐事跟几乎所有的邻居都吵过架。”“一次,有个老头经过她的摊位,把她的收音机碰到地上,她居然打了110”,邻居王阿姨一脸不解。
■ 对话
Q:你来上海7年,有看中过什么人吗?
A:很少,基本都是我看上的人看不上我,我看不上的看上了我。
Q:这“5个有”中,如果在你心中排序,是怎么样?
A:“有德”排在第一位,其他四个分不出先后顺序。
Q:为何一定要有上海户口?
A:我已经到了上海了,当然要找个上海人了,要找外地人的话我早就回湖北老家去找了,不用在这里呆上7年。
Q:你觉得以自身的条件能找到吗?
A:很多人说我因为是外地人所以比较难。其实我条件挺好的,虽然在湖北老家是高中毕业,但农村高中就相当于城市的大专了,所以我说自己是大专学历。而且我觉得我长得也不错,很多人都夸我气质好,不像1985年的。所以我觉得我的标准不能降低,在上海肯定能找到的。
Q:在上海这么多年,做过哪些工作?
A:有在超市、手机店干过,但我还是喜欢自己做生意,很多之前打工时的同事都说我更像领导,更有气势。我之前在徐家汇还有陕西南路一些繁华地段和地铁站都摆过地摊,反正钱虽然不多,但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
Q:你在上海有朋友吗?
A:没有,我不喜欢与别人沟通,我的性格就这样,不喜欢的人我睬都不会睬她,别人跟我都说不上话。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